分类: 专业论文 |
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比较科学而直接的方式。老师通过精心安排一系列的问题,既可以将新知识中的难点和重点各个击破,同时能将知识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方面,老师的提问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思考,能够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有利于老师根据学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和疑难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既可以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又可以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听课习惯;还可以及时检验自己的预习情况和自学能力。所以,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是检验自己是否是课堂主人的一把尺子。
由于年龄的逐渐增长,有些学生由幼稚走向了成熟,自尊心也越来越强。或者由于爱面子;或者是由于害羞;或者是由于遭受过失败而比较自卑。有些中学生反倒不能象自己在小学那样,能毫无顾虑地积极地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变得畏首畏尾,优柔寡断起来,结果在课堂上想回答问题而不敢回答。这种矛盾心理,如果一直在课堂上困扰着自己,时间长了,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正确认识上课回答问题的目的和重要性。每个学生都要明确,回答老师的提问是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重要过程,即使回答错了也并不丢人。如果认为回答问题仅是表现自己的才华,为自己争得赞扬的一条途径,那回答老师的提问,就可能会因自己的动机有误而步入紧张的心理状态。
其次,如果是因为胆小、自卑而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和老师沟通。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女孩,因为上课一直不敢回答问题,老师发现后,就和她约定了不为人知的秘密:不管她会不会回答问题都要举手。不过,能确定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时候就举右手,不能回答或者是答案不确切时,就举左手。老师总是在她举右手时叫她站起来回答提问。最终,小女孩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而且胆子越来越大,上课发言也变得积极踊跃。回答问题的成就感,使她充满了自信。
所以,可以把自己想回答问题而又不敢回答的忧虑告诉老师,让老师多关注自己,在你回答完问题之后,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只要你和老师沟通,老师一定会帮助你的。
2、让同学帮助。如果不好意思和老师沟通,那就告诉自己周围的好朋友,或者是自己的同桌。当你想回答问题的时候,让他们暗中鼓励你。比如你想举手而不敢举的时候,让他们督促你甚或是逼迫你一下。
3、榜样的激励 。要向敢于回答问题的同学学习,既然他们都不怕错,自己为什么要畏惧失败呢?他们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要敢于和大胆回答问题的同学竞争。
4、自我的暗示。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要肯定自己是对的,特别是本来就知道自己能行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要打退堂鼓。要经常保持着这么一种信念:“我也能!”、“我行!”、“不信,做给你看!”恰到好处的自我暗示,能很好地战胜脆弱和自卑。
5、果断的培养。其实,上课想回答问题而又不敢的矛盾,以及同学们回答对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后,自己的羡慕和懊悔,别人都不可能理会。即使是老师,在课堂上也很难及时地发现一个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所以自己不要胡思乱想,疑神疑鬼,怀疑别人会不会嘲笑和鄙视自己、看不起自己等等。要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不要被那些自己主观臆造的自卑感所困扰。拿出大刀阔斧,破釜沉舟的气势,要勇敢地面对一切,敢于挑战自己。
6、做最坏的打算。错就错了,没什么了不起,大多不过重新再来。其实有时候,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是自己的想象让自己裹足不前,一旦放下思想包袱,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而轻松。
再者,还需要老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经验丰富的老师,会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即使学生回答有误,也要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做课堂的主人,就是让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每个环节之中,和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和谐地完成合作和互动,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而这需要你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课堂上的看客,最终会将自己置身于知识和班级的门外。
后一篇: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