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心灵絮语 |
一直就很喜欢雨。认为雨该是自然界万物之精灵。她玲珑剔透,她幽舒典雅,她飘逸洒脱,她变幻莫测。时而为露,时而为霜,时而为雪,跳跃在人世间,承载了人们许多的希冀。
很喜欢那绵绵的春雨,细腻、匀称、爽滑、滋润。“梨花一枝春带雨”。有韦应物《幽居》中的:“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有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中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有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有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而最著名的要数杜甫的《春夜喜雨》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是啊,春雨给人欢欣,给人恬静,新鲜而活泼。因此她少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酣畅。
夏雨呢,裹着风,挟着雷,带着电,轰轰烈烈。来的疾,去的快。太喜欢张扬,太喜欢侵袭,太喜欢强悍,也就失去了温柔。
于是,我最喜欢的是秋雨。点点滴滴,洋洋洒洒。缠绵而丰富,成熟而淋漓,风华而绮丽,袅娜而缱绻。实在是耐人寻味。
王维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是对人生的禅悟;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一种空灵的境界;白居易的“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则是一种超脱后的享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浓浓的深情墨于尺素,痴痴的深爱浸于雨声。其情其景,其声其思,与那漫漶斜织的雨幕共生一体,当是何等迷人情怀?。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则是超然历史的大度,那种深刻的哲思与唯美的迭加,为我们高悬起一帘历史的风景,也留下了千古的美感。
雨之典雅,雨之精华,实在让人难以说尽其真正的神韵。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曾对“典雅”作了这样的解释:“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为此喜欢雨,喜欢霏霏的秋雨,淅淅沥沥,一如未了的情愫。
(大家都以为我崇拜余秋雨,其实不然。我起这个名字,只为了那场未了的秋雨)
下面转我儿子的一篇文章:
雨 的 哲 思
文/ 阿睿
他是天空的精灵,是大地的儿子,是报春的使者。
无声无的息的水化作蒸气飘上天空,最终凝成了一朵洁白的云,我想,刚开始人们可能无论如何也不相信,那小小的水分子,最终能成为圣洁的云。后来智者学习这种执著和沉稳,最后造就了程门立雪、卧薪尝胆的英豪。虽然不能断定这种伟大的精神是否于雨而学,但是他们与雨的精魂却是不谋而合。
说雨是地球刚生成时就有的产物,所以他有着无限的哲思,要说他是个性情多变的家伙,但是细细品味,他确实让人有无穷的思考
一元复始的春,是连绵的春雨,细腻如丝,五彩缤纷,如牛毛似花针,滋润了大地,哺育了新苗,灌溉了花草,这时母性出现了,世间万物开始生生不息,最圣洁最无私的爱——母爱被激发出来了。
而后的夏雨,一般带着狂风和响雷,虽然有些狂暴,但又不失理性。他的本质是善良的,这种爱超越了万物,以他不同凡响的特色影响至今,那就是父爱。人们坚信,父爱的深沉与丰富,被夏雨表达的淋漓尽致。
接着的是秋雨。秋雨一般给人的感受是慈爱的,也是缠绵的,好似一对年迈的老人,对子孙的爱。以理性的认识和丰富的思考的爱就是秋雨,如绸缎般飘逸,如云雾般密集,那是更上一层楼的爱,是一种博大无私欲说还休的爱。如秋雨一样给万物以隆冬的警告,让人感激不尽。
最后是冬天的雨,虽说今天朔方的雨化成了另一种物质——雪,但是那晶莹剔透,纯洁高尚,何尝不是雨的升华?
如今,又是第一片枫叶即将染红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今年最后一场花瓣雨,咀嚼与众不同的秋雨未了的哲思,体会那深沉又多情的秋吧!
前一篇:儿子玩“失踪”,吓坏了我
后一篇:别说,再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