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感悟自然 |
今天早晨,和孩子们一起去公园玩耍。从假山下来,发现靠进湖旁的那池牡丹开花了。说是一池,其实不过三十多株。记得这是去年刚刚栽种的。每株花只不过一尺多高,因为太过单薄,而显得稀稀落落。
仔细端详已经开放的花,是清一色的乳白,黄色的花蕊,紫色的花心,单层的花瓣。儿子脱口而出:“太单调了”。是的,在偌大的公园里,这么几十株花,零落地开着几朵,有高大的假山做陪衬,确实有点单调。
这令我倒底羡慕起洛阳的牡丹。曾经去过一次洛阳,那是在六年前的夏天。虽没有看上开花的牡丹,但却见识了洛阳是牡丹城的名副其实。在洛阳的公园里、广场上、道路旁,种植的全是牡丹。苍劲的枝干,密密匝匝的叶子,足见洛阳牡丹豪放与妩媚的均匀与和谐。
据说,自唐代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以“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宋人欧阳曾赋诗句“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来称赞洛阳牡丹。据有关史料记载,宋代的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而且有不少名贵品种,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的“王”和“后”,尤为人们所喜爱。“洛阳春日最繁花, 红绿荫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 人将锦绣学群花。” 这是司马光《洛阳看花》一诗中的诗句。
关于洛阳牡丹曾有这样一个传说:牡丹花本来是长安多,有一年冬天,武则天写下诏令:“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到次日凌晨,百花皆开,只有牡丹不放。武则天大怒,把它们贬植洛阳。谁知牡丹一到洛阳,居然竞相怒放。武则天下令用火来烧,结果火虽烧焦了枝干,花却更为夺目。
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京城洛阳, 牡丹从此衰落. 但自从洛阳牡丹享誉之后,各地慕名者纷纷前来求购,这就使得洛阳牡丹流传全国。
现在每逢“清明”,“谷雨”时节(即每年四月下旬),洛阳市内各公园里的牡丹竞放:“姚黄”金光灿灿,“魏紫”光彩灼灼,“洛阳红”喷红吐艳,“烟绒紫”墨里含金,“二乔”红白斗艳,“豆绿”美如碧玉,……红白黛绿,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每年四月,洛阳都要举行盛大的牡丹花会,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竟相观赏,真正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是花中之王,用“国色天香”来形容牡丹,确实是恰到好外。
但是,我真正钦佩的是牡丹的气节。也许正因为她的刚正不阿,也许正因为她的雍容华贵,也许正因为她的卓而不群。才堪称“花王”,被冠以“国花”的美誉吧。
前一篇:无题(三)
后一篇: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