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乔家大院》看晋商精神

(2006-04-26 20:56:52)
分类: 社会百态
   
从《乔家大院》看晋商精神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在中国商业史和世界商业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祁县乔家作为晋商中显赫的一族,从清代乾隆初年创业,经过几代人的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凭借包头这块发祥地,进而垄断操纵了内蒙市场,并陆续将商业字号扩展至平、津、东北、直到长江流域,且独领风骚二百余年。留下了“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佳话。
 
今日,我们通过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再次重温乔氏这段经商历史,不难看出,明清时期山西商人所独有的晋商精神。

山西商人经过宋元的经营,在明代崛起,鼎盛于清代,成为全国一个著名的地方商帮。史书中记载:“伏思天下之广,不乏富庶之人;而富庶之省,莫过广东、山西为最”;“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山西富户,百十万资产者,不一而足”。山西成为海内首富,山西商人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除了有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等客观条件外,更为重要的是主观因素,山西商人不畏艰辛,敢冒风险的开拓精神,被西方学者称为“山西精神”,严格地讲,应该是“晋商精神”。晋商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纵观《乔家大院》,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 以商为上,开拓进取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为尊,商为卑”、“农为本,商为末”的观念。但是,山西商人看到,为官并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尽管做官可以光祖耀宗成为世家,但大多数人民仍处在贫困之中。因此,他们抛弃了入仕的思想,走出一条经商致富的道路,从而在山西形成了崇商的理念。

乔家经商的创始人,是乔致庸的爷爷乔贵发,因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万般无奈,于乾隆初年孤身一人背井离乡走西口。在包头先当店员,后与同乡合伙开设铺面,发展为客货栈——广盛公字号。二人苦心经营,生意兴隆,财运亨通。乔致庸的父亲乔全美继承父业,将广盛公改为复盛公,以经营油酒米面为主,兼营当铺、钱铺等业务,成为包头市面上的头号大买卖,为乔家的百年事业铺就了一块不错的基石。是乔致庸将乔家推向了全盛时期。他青年时曾中了秀才,想以儒术光耀门第,靠读书来求取功名。但因家业无人主持,便决心继承祖业,弃儒经商。他依托复字号,向国内各大商埠发展,先后在京、津、东北、长江流域各城镇设立商号。西至兰州、西安,东至南京、上海、杭州,南至广州,北至张家口、归化、包头,东北至沈阳、哈尔滨都有他们的分号,号称“汇通天下”。清光绪至民国初年,是乔致庸的极盛时期,既有“复字号”称雄包头乃至内蒙古市场,要有大德通、大德恒票号活跃于全国水陆码头,商业、金融业双管齐下,同时并举,相得益彰。当时,乔致庸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茶庄、粮店等商业字号200多处,拥有数千万两的资产。

乔致庸能将乔家推向极盛时期,这与他锐意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他跟着驼帮走戈壁,到沙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不顾个人安危,南到武夷山,北到恰克图,为实现货通南北,汇通天下,奋斗了一生。在他的身上,折射出了山西商人的“以商为上”,艰苦奋斗的本质。

二、 尊才重德,知人善用
经商之道,首重人才。乔家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完善周密的用人制度。在对待总号经理、分号掌柜等骨干人选时,更是深谋远虑,独具匠心。乔致庸在用人时,以德才兼备为主要条件。而且一经任用,就委以全权,让其放心大胆干事。经理既受财东的信赖尊重,又责、权、利于一身,无不努力奋发,以报知遇之恩。大德恒、大德通之所以能成为票号界的佼佼者,主要原因,是得力于阎维藩、高钰等目光远大善于运筹帷幄的商业人才。当时,阎维藩是被平遥票号“处分”的人物,可是乔致庸认为他有胆有识,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派其子专程前往在途中迎接。礼聘他为大德恒票号的总经理,许全权处理号事。阎维藩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苦心经营,总揽号事26年之久。为乔致庸解危分忧,使大德恒票号获益匪浅。可以说为乔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 刻苦勤奋,诚信敬业
孔子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已以敬”等语。北宋程颐更进一步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可见,敬是一种思想专一,不涣散的精神状态。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山西商人把商与士农工看得同等重要,甚至高于后者,这在封建社会确实难能可贵。

乔致庸弃儒经商,不论干什么都要以身作则,亲自动手,不指手画脚,不图安逸。从包头回来,一路千辛万苦,疲劳过度。他看望了嫂子等人后,连妻子也顾不上瞧一眼,就一头倒在书房,睡到大天亮。“大丈夫志存高远”,他跟着驼队,千里走沙漠。他几次坐监,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体现了一个大丈夫的气概。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有无信不立”。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在乔致庸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把经商之道排列为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是取利。他把诚信的大牌子挂到他家商店的大门口,以告诉大家,乔家经商诚实守信、以义制利、恪守诺言。复盛油坊曾从包头运大批胡麻油往山西销售,经手伙计为图暴利,在油中掺假,掌柜发现后,立即责令另行换售,代以纯净无瑕的好油。虽然商号蒙受了损失,但信誉昭著,商业更加繁盛。

四、 克勤克俭,奖惩分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一点在晋商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与乔家始祖乔贵发一起在包头经商的合伙人秦某,因为发迹后在原籍筑房置地,过起财主生活,结果坐吃山空。加之秦氏子弟吃喝嫖赌,样样都全,挥霍浪费,入不敷出,逐渐从包头商号内抽股出去,最后,乔秦二家的复盛公十四个财股中,只剩下秦家的一厘二毫五。与之相反,乔家发迹以后,只是在旧院里盖了个象样的四合院。在买卖兴隆的时候,他把赚的银子积存起来,以备不测。

乔致庸更是治家严谨,将《朱子治家格言》定为儿孙启蒙的必修课,还把亲拟的对联让人写好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来告诫儿孙,注重节俭,绝不能奢侈浪费,不要贪图安逸,坐享祖业。他亲自制定了严明的家法家规:一不准纳妾;二不准虐仆;三不准嫖娼;四不准吸毒;五不准赌博;六不准酗酒。用以约束子弟,使得乔家长盛不衰二百余年。

做生意有赔有赚,在赔钱时乔氏商业不急不燥,坦然应对;生意红火了也不大喜过望,反而制定出一套确保百年基业的规章制度。乔氏商业的号规制度周密严谨,对上自总经理,下至小伙友都提出了详尽的基本素质要求。赏罚分明,任人唯贤,破格使用,明确地写于号规之中,具体反映在身股加厘上。所有职工,一律量才使用,凡做事出色的,便会受到表彰重用。而且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机会,这样,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若有违反号规之事,则通知引荐人将人领走,严重的要株连引荐人,因而人人敬畏,丝毫不敢懈怠。因为乔家信誉卓著,社会地位很高,人们都以能在乔氏商号做事为荣。这与他们克勤克俭、奖惩分明的经营之道是分不开的。

五、 维系团结,同舟共济
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很重视发挥群体的力量。他们用宗法社会的乡里之谊彼此团结,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增强了相互的了解。通过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协调商号之间的关系,消除人际间的不和,形成了大大小小“同舟共济”的商帮群体。他们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靠,对建立起相与关系的商号,都要多方支持,即使对方中途发生变故,也不轻易催逼欠款,不诉诸官司,而是竭力维持。乔氏开办的“复”字商号,资本雄厚,财大气粗,广义恒绒毛店借复盛公银元5万块,仅以数千元的房地产抵偿了事。
乔致庸的哥哥和邱家因做霸盘生意失败后,一病不起,而乔致庸在商战中得胜后,主动到邱家讲和,显示出乔致庸海纳百川的胸怀。

六、 关心社稷,达济天下
乔致庸是商人,更是儒商。因为他还秉承了中国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晚清,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当他听说洋人要霸占山西采矿业时,乔致庸义不容辞地拿出银票交与侄儿,挽救山西矿业。

乔致庸的名字,取“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之义,堂名定为“在中堂”。的确人如其名,他坚信中庸之道,待人随和,处世圆通,颇多善举,经常周济贫苦乡邻。光绪三年,天遭大汗,寸草不生。当时,在中堂开仓赈济,并在乔家堡村的大街上开设粥棚,施舍粥饭,救济灾民。

乔致庸发财后,时刻惦记着百姓的困苦,经常为百姓做好事。如修水渠,建学校等。每逢过年过节,他还挨门挨户给百姓送肉送面,让百姓高高兴兴地过好节日。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传颂。

驼铃古道,船行江海,商号林立,乔致庸将晋商的招牌打出了山西,打遍了全国,直至走向了世界,让后人景仰。19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利希霍芬曾说:“世界上有两个公认为聪明的民族,同时也是最善于经商的民族,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中国人”。而晋商作为中国商人的典范,有其独有的精神。那就是在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中形成的以“重商立业的人生观、诚信利义的价值观、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为主要核心的“晋商精神”。这是晋商取得成功,走向事业辉煌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值得我们后人们认真思索和学习借鉴的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