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个圣诞节,又何需大惊小怪?

(2006-12-23 09:15:15)
分类: 社会百态

                               

过个圣诞节,又何需大惊小怪?   
 
圣诞节即将来临,一些愤世嫉俗的人认为,现代人对洋节趋之若骛是数典忘祖,因此,对日益升温的“圣诞节”热怨声载道。其实,过个圣诞节,根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这几年,过圣诞节热度的飙升,与商家的炒作密不可分。就如同情人节的玫瑰和巧克力一样,圣诞树、圣诞老人、以及琳琅满目的各种礼物,实在是商家“借鸡下蛋”牟取暴利的时令产品。于是,挂满彩灯的圣诞树装饰了林林总总的商店、宾馆等娱乐场所,大大小小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圣诞老人抢走着人们的眼球,饱含真挚祝福的各种礼物在亲朋好友间频频传递。有人担心,照此下去,会冲淡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会把国人都西方化了。
 





如果说,过个圣诞节就能丢掉传统文化,那中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应该没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因为,基督教于公元635年唐太宗在位时期就传入了中国。当时,叙利亚人阿罗本经波斯到我国长安,进行传教译经,受到了唐太宗的礼遇。三年后,建立大秦寺,随后又逐步向全国各地发展,公元781年,还立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到清康熙年间,全国已有28个城市建立了天主教堂,教徒达11万人。基督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都没有动摇中国的文化传统,更何况一百多年后的今天?






要说世界三大宗教对中国的影响,还的首推佛教。佛教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67年)就传入了中国,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南宋诗人陆游也说过:“天下名山,唯华山、茅山、青城山无僧寺”。中国除少数名山为道教占据外,几乎是无山不寺,无山不庙。特别是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上的寺院,因名山而增色,名山因寺院而繁荣,这四大名山不仅是佛教圣地,而且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观音在我国是接受香火最多的菩萨之一,几乎是家喻户晓,家家供奉。就连中国许多传统的礼仪,如作揖、跪地磕头等都来源于佛教;中国民间的“腊八粥”也是从佛教的成道节得名的。佛教思想对我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都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文学作品中著名的《西游记》、《封神演义》、《济公》等等,都是取材于佛教文化。






如此悠久的佛教文化,都没有改变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理念,就更不用说基督教了
 
另外,宗教具有民族性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兄弟民族的宗教生活与民族意识、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尊重他们的信仰,对加强民族间的团结和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再者,宗教还具有世界性,宗教交往是国际交往的一个渠道。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对于加强我国与世界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文化交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在的中国,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国家,中国要步入国际化的轨道,势必要接受西方的文化,而且,我们可以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洋为中用”。鲁迅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喊出“拿来主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所以,对待这些充斥我们生活的各种各样的洋节,关键取决于我们用什么的态度和方式去过。
 
我们现在流行的节日“三八妇女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等,无不和政治连在了一起,我们常常把这些节日和道德教育融为一体,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渲染过多的政治思想,而忽略了人文关怀。
 

所以,我们过个情人节、圣诞节,也是我们增加和谐的一种良好途径。而且,过圣诞节,我们并没有照搬西方的一切繁文缛节,我们是在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过圣诞,这没有什么不可,因此,无须大惊小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