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忙碌,让我常常无暇顾及日历上的节日。在我的大脑里,只有周而复始的星期几,至于阴历和阳历的几月几日,我从来都不去刻意留意。除非是元旦、“五一”、“十一”这些盛大的节日,因为要放假,所以才会关注。
“三八”节,是女人专有的节日,然而这个节日,并不意味着女人能在生活中和男人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尽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这天,要特意给女人放半天假,然而,除了这半天的专利以外,女人似乎在其他的日子里,依然还是“半边天”的角色(相对于男人是整个天而言)。
为此,每年的三月八日,在我的日月中,与其他的日子没有什么不同。这一天,我照例要在六点钟起床,准备全家人的早餐;照常要准时上下班。对于上司取消了下午的半天假,也没有表现出过分的惊讶和愤慨。
不管是多么重要的日子,都不会阻止时间前行的脚步,哪怕是一秒钟短暂的凝滞,更没有让时间倒流的回天之术。为此,无论是平淡还是新奇;无论是美好还是糟糕;无论是灿烂还是阴霾,日子都会无声无息地从指间滑过。
按部就班的工作,在循规蹈矩中少了一份朝气和活泼;安分守己的生活,在朴实中少了一份浪漫。所以,有时我也渴望一种意外,因为由意外而收获的惊喜,总会留下永久的回味。
在些许的怅然中,送走了三月八日静如止水的白天。晚上恰逢我值班,于是,百无聊赖中我游走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一位挚友,打开视频送给我一个笑容,而后,用双手拼织了一颗心。窗口里传过四个字:“节日快乐”。简简单单,字里行间,音容笑貌中,流溢着诚挚的祝福。我的心中涌上了一股暖流,对朋友的真诚,我除了欣慰,更多的是深深的感激。
与此同时,两个学生打来电话,询问我在哪里,说要过来看看我。当我于敲门声中迎接他们的到来时,我看到了男孩子手里拿着一束含苞待放的黄色的康乃馨,女孩子则拿着一大袋我最喜欢吃的水果。他俩是去年刚刚毕业的学生,在大学生就业难的浪潮中,他俩很幸运地留在了本校的附中。刚参加工作,又在中学里,其实他们很忙。我对他们的到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我把康乃馨放在水杯里。第二天,它的花瓣全部绽放开来,层层叠叠的花瓣,簇拥在一起,温馨而娇媚。整束花看上去体态玲珑、斑斓雅洁、端庄大方,散发着清幽的芳香。
康乃馨,是香石竹的音译名称,石竹在我国是一种最平凡最常见的草花,名花谱上向来没有它的位置。宋朝王安石咏(石竹花)曰:“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纷敷浅浅红。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能度东风”。 便可见它的平凡。
香石竹的出名得益于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邮票。邮票图案是一幅世界名画,画面上一位母亲凝视着花瓶中插的石竹。邮票的传播把石竹花与母亲节联系起来。于是西方人也就约定俗成地把石竹花定为母亲节的节花。每当母亲节这一天,母亲健在的人佩戴红石竹花,并制成花束送给母亲。而已丧母的人,则佩戴白石竹花,以示哀思。世上没有无母之人,石竹花也就成了无人不爱之花。石竹花因母亲节而蒙上一层慈母之爱色彩,成为献给母亲不可缺少的礼物。而今,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母亲节也传入了中国,香石竹也就真正“香”起来,普通老百姓也慢慢接受了这个好听的洋名字----康乃馨。并且成了节日赠送朋友的最佳的时尚礼物。
望着这束康乃馨,我思绪万千。“一日为师,终身为母”,当学生把我当作母亲来看待时,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从教十八年,也可谓“桃李满天下”。早在十几年前,我就教上了我学生的学生,从学生们口中得知,我的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已卓有成就,我的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安慰。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里,我都会坦然面对自己的付出和艰辛。
半个月过去了,桌上的康乃馨,依然鲜艳欲滴,笑对春风。它在我的心中将永不枯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