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亲情故事 |
记忆中,儿时的年过得很隆重,为此,对年就有了一种向往,也感到格外的快乐。
那时,我家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十几家人家,有二、三十个孩子。有孩子的地方,总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整个院子里,我家的境遇比较宽裕,尽管七十年代的中国不是很富有,但因为我的父母是文化人,都有一份固定的收入。在同龄的孩子们中,我是很受羡慕的。
记得每年除夕的晚上,全院子的孩子们都穿上了新衣服,开始在院子里一边放鞭炮,一边比谁的衣服最漂亮。别的孩子的衣服多是母亲用手工缝制的,而我的却是母亲让一位有名的老裁缝做的。无论是布料,还是款式,我的衣服总是最上乘的,而且妈妈通常给我做两身新衣服,在那个时候,这是别的孩子甚至于是一些大姑娘们也无法攀比的。这让我的年过得很骄傲。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条件日趋优越,过年似乎变得平淡了许多。特别是求学阶段,几乎没有一个年能让我过得轻松自如。即便是上了大学后回家过年,也很难提起兴致。儿时最好的伙伴,都未能走出家乡,我们之间因为有了学历上的差距,而疏远的不再来往。因此,年过得很是寂寞。
等到出嫁,离开了父母,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跟随丈夫在他乡异地过年的时候,才想起来,和父母及全家人在一起过年,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丈夫是一名军人,自从我们结婚后,我就一直随他在部队过年,过了整整十二个年。部队的年,因为太有规则,太程序化,而过得有些单调和机械。特别是营区里禁止燃放烟花炮竹,听着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鞭炮声,总会勾起自己对家乡无限的思念。
说是和丈夫一起过团圆年,事实上,丈夫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他的连队,甚至于大年初一的值班任务总是他的。孩子会无忧无虑地和叔叔们玩,留下我一个人,呆在临时来队的家属房,守着一台老式电视机,反复看着那台春节联欢晚会。很是无聊。
在初一的这天,连队里给战士们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听着他们的笑声,我常常会感到战士们的乐观和可爱。然而欢乐是他们的,我总是有一种无法排遣的寂寞。
丈夫很体贴我,他让战士们邀我一起打牌,可我因为不太擅长,总是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久而久之,我会因为多次的败北而失去乐趣。
在部队里过年,唯一让我难忘的,是丈夫带我到炮位和哨所去慰问他的战士。哨所和炮位都在荒凉的野外。当我看到夫妻哨所那简陋的条件,那一对湖南籍夫妇,居然在小院里,养着一群鹅,几只兔子,还种着蒜苗和菠菜,才领略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哨所的无私。炮位上是三个年轻的战士,虽然那里只有他们三个人,但内务却收拾的非常标准。一尘不染的灶台,挂在墙上的整整齐齐的笔记本,都让我感到了军人特有的气质和风采。不管是哨所,还是炮位,周围是方圆几十里的原野,人烟稀少,然而他们却能那样严谨地生活,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十二年的颠簸,曾经给我的春节带来了许多的艰难和孤独,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生活,学会了如何珍惜。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离别父母的日子,让我会产生更多的思念和牵挂。
是一次又一次在他乡的过年,让我读懂了父母亲,读懂了儿时过年里父母给我的加倍的爱。“嫁出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当我再也不能回娘家过年的时候,我才知道,在父母身边过的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温馨的年。
怀念和哥哥弟弟在一起点旺火的欢欣;怀念父亲和我一起放烟火的乐趣;怀念和母亲一起包饺子时的温情;怀念一家人围坐在热炕上举杯推盏的畅饮;怀念一家人共度良宵熬年时的永恒。
当曾经的拥有变为今日的遗憾时,也就只留下了这份无法实现的渴望。
想回娘家过个年。真的,好想好想!
前一篇:2005,为了梦中盛开的木棉花
后一篇:千万别说你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