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围城内外 |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古人用海枯石烂,天地合一,来见证自己的爱情。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誓言。当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时候,焦仲卿也“自挂东南枝”。他们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坟头的松柏和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他们用“连理枝”和“鸳鸯鸟”,向世人昭示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他的妻子冈察洛娃,惊艳绝伦,被沙皇窥觑已久,又被流亡到俄国的法国波旁王朝贵族丹特斯男爵穷追不舍。为了捍卫自己神圣的爱情,普希金毅然和丹特斯决斗,身负重伤,死在了情敌的手下。普希金用自己的勇猛见证了自己的爱情。
古希腊侍奉爱神阿芙洛提的女教士希洛,长的非常美丽,被对岸的一位名叫利安得尔的少年一见倾心。希洛每晚在楼上挂盏灯,为利安得尔引路,使他安全渡过赫里斯海峡,来和自己相会。不幸,一个暴风雨的夜里,希洛点的灯被风吹熄了,利安得尔淹死在了大海里。希洛悲痛万分,也赴海殉情。他们用生命见证了自己的爱情。
毕加索的那幅《拿烟斗的男孩》,谱写着收藏者的爱情绝唱。这对恋人,男主人公叫斯帝夫· 格奥尔格,女的叫贝蒂。他们的父辈是世交,斯帝夫是德国人,贝蒂是美国人。幼年时期,两家同住在柏林斯冈艾弗德大街,房屋紧挨在一起,他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当时《拿烟斗的男孩》被斯帝夫的父亲收藏。贝蒂有什么难言的请求,就写一张留给斯帝夫的小纸条,放在《拿烟斗的男孩》背后。那时,斯帝夫最大的乐趣就是检查这幅画的背面。贝蒂18岁时,将自己的爱情献给了她早已心仪的斯帝夫。不想,1935年,那场可恶的战争,拆散了这对恋人。战争过后,贝蒂从美国返回德国,寻找她的心上人,得到的消息是,斯帝夫的家族中除了少数几个逃到非洲的零散成员外,其他成员无一逃脱战争的魔掌。贝蒂伤心欲绝,最后嫁给了一位美国驻英国的大使。并在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以当时无人问津的高价28000美金,买回了见证她和斯帝夫爱情的《拿烟斗的男孩》。28年后,死里逃生的斯帝夫与贝蒂再次重逢,看到为自己收藏着爱情的恋人,斯帝夫百感交集。贝蒂要将本属于斯帝夫的《拿烟斗的男孩》归还给他,斯帝夫执意不肯。斯帝夫直到50岁才娶妻生子。2003年底,贝蒂辞世一年半后,她的后人根据她的遗嘱决定拍卖《拿烟斗的男孩》,此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强烈关注,2004年5月,这幅画以一亿零四百万的天价成交。而神秘的购买者就是斯帝夫本人,据说,这幅画一直陪伴他走到生命的终点。
这些爱情故事都已成为经典。让我们唏嘘慨叹之余,不禁叩问自己的灵魂:在金钱至上的经济社会,还有没有真正的爱情?我们用什么来见证自己的爱情?
朋友曾戏謔地问我:“你用什么来见证你的爱情?”
我回答说:“一片枫叶”。
朋友惊愕之余,笑而不语。
一枚精致的香山红叶,是丈夫与我初识不久,去北京出差给我带回来的,也是他送我的第一件礼物。千里迢迢,他能将一枚离树的枫叶呵护的完好无损,足见他的细腻和执着。
结婚十几年来,我把这片枫叶连同他送我的各种各样的贵重首饰,一同放在了那只价值不菲的首饰盒里,每到夏天我要把首饰盒放进樟木衣箱,再竖到高高的柜顶。
那枚遒红的枫叶,在漫漫的人生风雨中,我们用心做伞,庇护着它,不让它褪色。让它见证我们纯朴而简单的爱情。
爱情产生在短暂的一瞬。要将一瞬化为永恒,需要我们:付出一生。
前一篇:没有玫瑰的爱情
后一篇:2005年的第一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