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周三时发生的了,正好是我负责校门的值班,当天进行的是学校自行组织的一次模拟考试,预备铃敲响以后,有个女学生坐着人力三轮车姗姗来迟,到了门口,拿出十元的钞票和车夫结帐,车夫表明早上刚刚开工,身上没有太多的散钱,找不了零,女学生愣在当场。我就走了出去,问明车费是三元,就拿出5元帮那女生还车费,车夫找了两元,我等着他拿给我,结果他却拿给了那个女生,我有点不理解,问他,是我付的款,怎么反而把钱找给别人。车夫的理由是车是她坐的,不是我坐。真晕,“那你刚才收我的钱做什么?”我反问他。他一时语塞,我还真搞不懂他的想法。这算是小插曲吧,最奇怪的是,坐车的女生,一直就在旁边发愣,看着我帮她付款,连说声谢谢也不会。待到我看着她站着奇怪,跟她说“你不还考试吗?怎么还站着,赶紧进教室了啊!”她才呼地一声跑了。
那会我就想,估计这孩子是不会拿着三块钱来还我的。果不其然,到了今天,也没见这女生来找我,也许她早就忘记这件事情了。我真的很希望她会拿着钱来找我,把钱还给我,并且说声谢谢。不是在乎钱的事情,而是,觉得如果这孩子真的这样做了,会让我多少感受到我们的教育还有成效。可是,她没有来。
今天是新生入学考试,引导那些孩子进入考场累得一身大汗,站在试室分布图前,很多的孩子拿着准考证(明明白白地写着试室号、准考号和座位号)却完全不懂得怎么去看示意图,几乎所有的询问都很简洁“我的试室在哪?”问完大部分转身就走,一声谢谢也不懂得说。我真不知道,这是老师的错还是家长的错,从幼稚园到小学十几年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我们的孩子居然大部分不晓得说出“谢谢”一词。真的,觉得很悲哀。
然后,就联想到在招生过程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家长,又有几个是平和有礼的呢?以至于我都已经习惯被家长称呼为“妹啊”了,而有这个称呼还是好的,有的根本就是鼻孔朝天着和人说话的。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家教能培养出怎样的孩子呢?至于那些极端护短,绝对不承认自己或者自己孩子有任何错误的家长和家庭如今也不是少数了。孩子上学了以后,家长总习惯将教育责任完全加诸于学校和教师的身上,孰不知家长是学生第一任的教师,家庭是学生第一所的学校,并且这种角色将持续贯穿孩子的一生,孩子很多的时候就是父母的影子,只是我们的家长都意识到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