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相约妈言爸语(三十八)—皓妈分享“把孩子的学习还给孩子”

(2017-12-11 20:17:06)
标签:

转载

     相约妈言爸语(三十八)
                                                      —皓妈分享“把孩子的学习还给孩子”
时间:2017年12月10日晚7:30至9:30点
主持人:湖南开爸
整理人:江苏然妈    江西霖妈
主讲人:山东皓妈http://s3/mw690/001Rva1Qzy7guqXs0D082&690
首先感谢苗妈跟我联系,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孩子教育成长的个人观点。我个人比较另类个性,所以我的养育之道也不是主流风格,大家权且听听,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提出一起讨论。
这里也要着重感谢一下我的好朋友彦妈,是她介绍我加入妈言爸语群,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家长朋友,跟大家学到了很多。也开阔了眼界,看到生活中有更多的可能性与不一样。
成长之路并非只有一条,但起码天下父母的养育目的都一样:希望孩子幸福快乐成长,拥有光明幸福的未来。我们每一个都不例外,同时,我们也难能免俗的被世俗的所谓成功左右:读书时有好成绩,光宗耀祖;毕业后有好工作,有钱有闲;结婚后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妻贤子孝。
但同样的目的,又因为各自不同的经历,各自对成功和幸福的理解不一样,我们的做法又不同,自然有了不同的孩子,这个世界因为不同而绚烂多彩起来。
自问我不是一个勤快的妈妈,但我肯定是个轻松的妈妈,而且相对来说孩子成绩也还说得过去。为什么轻松,除了一方面跟孩子脾性有关外(包括孩子老师都说我养了个好孩子),与早期我培养了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也不无关系。一言以蔽之,我的教育目的,是以分离为目的的。因为我知道,无论是否愿意,我终将与孩子分开,我希望不在我的陪伴下,他依然能过有水准的生活,依然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一切,以内心的充实迎接自己的幸福。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如何把孩子的学习还给孩子的。
一、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谈我对读书做人的理解,穿插自我介绍。
二、我在孩子教育中坚持的理念。
三、孩子成绩的演变。
四、不同阶段,我承担的任务,起的作用。
五、我这种养育模式的利弊分析。

先开始第一点,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谈我对读书做人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我是95年浙大毕业的,典型的工科女,现在做管理工作。听起来是名校,我当初一定是学霸吧?实际上,因为我们家情况特殊,我小时候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很少写完过作业,家里对我要求也不高,所以我一直也不是什么学霸。就指着上课听点挣点分。
至今记得小学时因为背不上自来水笔的吸水原理而被老师留课堂的经历, 还有初中物理不及格、高中学习成绩班上排名二十多的经历。所以,你们看,好学校的毕业生也有小渣渣经历吧?不用迷信名校哦!当然,我也有我的特点:记忆时间长,记得准确,认真,听话,仔细,听课效率高。另外,我学了的必然会拿来用。不是为学而学。
在我记忆里,从来没有我成绩不好被我爸打骂的历史,并不表示我爸脾气好,其他做不好事情被打骂是家常便饭。所以,在学习方面,我们家三个孩子,都是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里长大的。我们学会了自己为自己成绩负责的态度。
感谢我的爸爸,对我们学习不干预的做法,加上平时繁重的劳动,让我们把学习当成了通往光明未来的大路,也给了我们逃避繁重劳动的一个安静场所:学校。作为这个结果,我们家三个孩子最终都学业有成,给了爸爸在村里吹牛的资本。我专门写过一篇纪念爸爸的文章,里面着重强调了他对我们学习的态度。(插入文章链接《忘记时光记着爱》
这样的求知生涯,让我树立了对学习的三个认知:
1.生有涯,而知无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只要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什么时候都不晚。所以,在我好多同龄人拿起书本就头晕的情况下,我坚持看各种书,接触各领域知识,并参加和举办读书会,读书沙龙等。我虽然笨拙,但我在路上。
2.我们的学习,是自己主动要求的,没有任何人逼迫。现在我们三个人在不同的三个城市,我哥经常分享一下他写的专业书,他往往不是在教研室写书,就是在去教研室写书的路上;我弟经常微信上抛出一本书,他虽然工作繁忙,还是坚持每天早起跑步、看书。我们的读书,都是为了兴趣,纯是主动的。
3.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苦也不乐,就是平常心待之。不管是上学时的读书,还是现在的读书,我们都没有把这当成一种负担,都认为与呼吸、吃饭一样自然。
所以,感谢我的爸爸,他坚持供我们上学,但没有以此作为交换条件要求我们用优异成绩来回报他,我们没有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让我们受益终身。当然,我还要感谢小时候在木匠铺玩的经历,和农地里劳作的经验,让我后来学习过程中能够不费劲就把那数理化生学的明白。
湖南开爸:有个问题,希望不会是打岔:你的父亲会因为什么事情打骂你们?你们是否会因为他对这些事情的打骂而对这些事情产生其他的情绪?比如厌恶之类,
山东皓妈:感谢开爸的提问。我家情况特殊,我六岁时妈妈去世,那时候我弟弟三岁,我哥哥八岁。一个男人带着三个孩子,难免有不舒心的事情要发泄出来。小时候,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所以会看他的眼色行事。长大后,这条与父亲和解的路是必须要走的。

二、我在孩子教育中坚持的理念。
1.对学习的理念先传达到位:读书与不读书,吃的饭可能一样,但滋味肯定不一样。打个比方,同是一碗米饭,不读书的人,拿起来,会说“吃饭”。而读书人,会浮想联翩。从小诵读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可以让吃饭变得更有内容,更加充满乐趣。
2.学习是为了让你自己的生活不一样,所以,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承担我的责任,你承担你的责任。
想起一个小插曲,那是孩子小学时,考前他紧张,问我:妈妈,你不紧张吗?
我说:我为什么要紧张。    
是你考试不是我考试。
可我考不好你去开家长会不丢人吗?
丢人大家知道我是你的妈妈,丢的是你的人,不知道我名字,不丢我的人。
我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没有把孩子考试压力大的担子一把接过来放我肩上,而是让他自己明白是他的事,而不是我的事。
也是同一时期,他有次听我和老公谈论家里收入情况,以为家里没钱了,怕自己没钱读书,赶紧去起草了一个合同,合同内容是他18岁以前,我们要保证有充足的钱确保他能读书,而他则承诺好好读书。要求我们郑重其事把字签上,他保管好才放心。
湖南开爸:看起来不负责任,其实是教会孩子负起自己的责任。我真心认同这样的方式。
山东皓妈:看吧,不要把他当小孩子,他知道什么对自己有好处,他会自己担起自己的担子。有这种举动,跟我小时候对他的教育不无关系。我一直教育他要第一爱自己。孩子小时候,经常有被问:“你最爱谁”的经历。我们也不能幸免,每当孩子被问时,我都告诉他:你先爱好自己,否则没有能力爱任何人。
3.如果遇到什么问题,我们不追究责任,一起面对,想法解决。想起小学时发生的一件事:
一天晚上回家,进门就听老公说:我在为儿子没带语文书而生气。
我立马回复老公:没带书是他的事情,你干嘛生气?应该着急的是他,而不该是你。
老公火了:我这不是在管教他吗?他老是那么不利索。
我:好了好了,一码归一码,平时不利索是平时该管教的事情,这次是这次的事。而且他的事情,你没必要生气。
然后转身问儿子是咋回事。儿子把事情经过讲给我听了后,帮他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然后决定吃饭后陪他到同学家借书把作业做完,并在路上提醒他以后一定要记得东西带全,儿子很虚心地接受了批评和记住了这个教训。
后来,儿子主动告诉我事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他的同桌跟他闹着玩,把他的书藏起来了,结果放学后忘记给他了。
如果这件事情不分青红皂白骂他一顿,有用么?孩子也很冤枉,而且从此把孩子给推了出去,不再跟家长交心。
让孩子为他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而不是一味的催促、指责,让孩子担当起他该担负的责任。同时,如果孩子真有困难了,一定要帮他一把,因为家永远是他的港湾,要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千万不能在他无助的时候指责他,往外推他。
学习时,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孩子自己会学着承担,无论多大,他只要会呼吸,能学会走路,他就一定有办法去应对他的人生功课。
遇到问题时,我们跟孩子站在一个方向,一起面对困难,孩子不需要耗费精力去想法跟我们交待,只需要拿出精力面对问题就好。这也是减少内耗,某种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这两段看似矛盾,何时插手帮忙,何时退后让孩子自己承担,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在中间进行平衡。
想起他初中一个好朋友,每次考试前都紧张,怕考不好没办法跟家长交待,还有没办法见长辈。孩子回来说的时候很不解:妈妈,他有这纠结的时间,为什么不去复习功课?既然知道考不好会被埋怨,为什么不想法好好学,反而平时玩呢?大家也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河北祥妈:因为觉得学习是给家长学的,不是为了自己学。
山东皓妈:他好朋友的这种纠结耗费了他太多的能量,所以如果同样的精力下,孩子在学习上花的精力就没有我们孩子多了。(所以他的爸妈经常羡慕我们的好体力,他们可能没想到,少消耗就是一种多产出)
湖南开爸:很多家长做不到,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童年的成长伤痛。
山东皓妈:童年的成长伤痛,哪个能多过我?
湖南开爸:每个人的不同,你的伤痛在你和你父亲那里被消化成一种正向的成长力量了。
山东皓妈:我也有我的功课要做。比如我对权威的不够尊重,让我在职场上吃了不少亏。

山东皓妈:三、孩子成绩的演变。
个体之间是有区别的,我对孩子的期待,也是通过对他的了解和观察,一天天有变化的。
记得我们育龄期时,流行一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我买回来细细研读,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如她一般优秀,孩子生下来就打算跟他讲英语,早早送全托,早早承担家务。
可孩子出生后,这一切的想法全变成了一句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在头疼脑热拉肚子哭闹面前,一切都要靠边站。健康、快乐是一切的前提与准则。那时候,我用的最多的是给他二选一或三选一的选择项,每一项的利弊帮他分析好,让他自己根据分析做选择。我不会跟他简单say no。我会给他做SWOT分析,最后让他自己做选择(当然,我会把利弊做的跟我想的选项里倾斜一下)
1.我们的学龄前,除了一个小提琴,其他基本没有学什么。日常生活中,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所以他自小在家里参政议政,有话语权;还有培养他的专注力,在他投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尽量不去打扰他。独立思考与专注力这两个特质,对他后来的学习过程里,起到了非常好的支持作用。
2.小学阶段,没有特别的要求,着重培养学习习惯和对学习的正确态度。以及学会与老师同学相处。
通过对他的观察,知道他不是一个能快速接受知识的小孩,所以在老师抱怨他上课不够活跃时,我没有要求他像其他孩子一样对老师提出问题踊跃举手,被老师找上门时,我也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正常反映”:批评孩子做的不对,要求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来。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要他捎话给外地的我,让回电话。
家长第一反应,肯定是在学校惹事了,就是常言说的请家长了。不过我没急,给老师去了电话,老师说孩子上课叫起来回答问题站着不吭声,而且上课举手不积极。我回复老师:等我问一下孩子怎么回事再给老师答复。
细细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他告诉我:妈妈,下课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词,叫小朋友自己找个词,起来说说理解。而我看的那个词,被其他人说了,老师叫我起来,我没词说了。
问:那老师叫你的时候,你举手了没有?
孩子:可是,妈妈,我那时没举手啊。
经过跟孩子沟通后,我这样给班主任回复的:经过了解,孩子看的那个词已经被别的小朋友说了,所以他没有词好说了。可他害怕老师,所以叫起来后没敢说其他的不会。我们已经跟他沟通过了,以后如果遇到同样情况,就直接告诉老师不会就好。另外,因为他反应比较慢,有些问题没思考好不会举手,我们已经跟他沟通好,积极思考和主动举手,但如果他没有举手,也请老师不要叫他,因为他那时候真的不会。
自那以后,老师再没有找过我,孩子也没有不举手而被叫起来的尴尬。
(插入文章链接《我是这样惯孩子的》 这件事情,被我写在这篇公号文里。小学以前,我基本是惯着他
3.初中
初中初期,一下子由三四门课程变成了九门课程,不用说孩子,连我都发懵。我们初中四年,第一年没有什么定位,孩子每天都写作业到很晚,我焦虑得到处打听其他孩子是不是也这样。到初二,他每天都跟睡不醒似的,老是被催着往前走。那时候,成绩在班上考过二十多名。我也曾暴躁地跟他吵过,但冷静下来想想,这个样子对事情一点好处没有,反而会坏了他对学习的兴趣和打击他的自信心。于是小心翼翼的呵护着他,只求他每天能正常上下学就好。(后来回忆起来才知道,这个阶段孩子发育中,因为激素水平变化,孩子会有反常情况出现)。            我也曾说服他上过一个学期的北京四中网校,然并卵。
那时候跟他的小提琴老师张老师交流:孩子现在不爱学习,但我又不敢管,就怕他从此厌烦了学习。像我没有厌烦学习,想学什么,四十多了也可以学。张老师给了我正面反馈,我放下焦虑,并把这种观点传递给了孩子。孩子也不用担心我们的问责了。
到了初三,生理期过去了,他不再像初二那样爱睡觉了,学习也开始睁开眼了,一方面是因为怕学不好又被安排去上辅导班,另一方面是因为喜欢上了一个学习好的女孩,突然有了干劲,历史会考前每天锥刺股般学习到深夜(说困了就扭大腿),会考考了级部唯一一个一百分,让他重新燃起了自信。也开始琢磨其他学科如何能拿高分。
成绩一点点好了后,班上那些学习好的孩子主动跟他交往,放假时大家一起交流,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点我非常感激他当时的班长,后来见到那姑娘,想起孩子的打拼,我抱着她两个人哭了一场)。这个时候,我完全不需要在他学习上指指点点了,除了同学间的讨论,借助百度等,他还学会利用“小猿解题”来寻找不懂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于是,他在学渣逆袭的路上越走越稳,直到中考考到一个全区五十名的好成绩。
他听老师话,以一分不丢的心态对待每一次会考,记得曾经担心的告诉我:妈妈,* *(他一个好朋友)在会考和试验科目上已经比我少了二十多分,就算因**加分都没用,已经给抵消了。
那个孩子智力在他之上,却因为不重视(父母也传达不需要努力的观点给他),最终在成绩上比他差了很多。
依然记得中考结束查分那天,我看到最终的分数,哭的泪流满面。想起孩子每天熬到深夜的场面,想起他笨拙但努力的样子,有不舍也有开心。
3.高中
上了高中后,孩子如同已经跑起来的小马驹,完全放飞的状态。但并不表示他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成绩,依然是高低起伏,但振幅还是我们可以接受的,而且他对学习的态度已经在那里了,不需要我们去说什么了。
他不刷手机(或者刷了我也不知道),偶尔会看看书,每天回来就钻自己屋子里,不到十二点不舍得睡觉,至于在干什么,我也不知道。(其实知道了也没什么用)
这样回忆起来,再对比他现在高中班上同学的情况,初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能否学会自主学习,直接决定了高中的学习成绩。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初中听话,父母怎么安排怎么学,也不抗拒辅导班,但上了高中发现孩子不会学或者干脆不学了。
湖南开爸: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对孩子的一生对意义重大。有兴趣在,意志力终究不会是无源之水。
山东皓妈:横向对比他初中那几个小伙伴,成绩已经远远拉开,不是一个梯队了。无论是没有入同一个学校的,还是在同一个学校不在同一班级的,每次考试总成绩差个一百多分甚至更多。这样的结果真的让我感慨和震惊,智力条件相当,因为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们在一样的路上,收获了不同的学习方法与态度,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我认为,这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关键。所以提醒孩子小的家长,不要怕孩子们在自主安排学习的事情上有问题,你不撒手的结果就是有一天当你放手时,他摔更大的跟头。
山东皓妈:他初中有另外三个小伙伴,四个孩子曾经不相上下。他在里面不是智力最好的,但现在因为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样,都呈现了不一样的状态。
湖南开爸:大多数妈妈在放手的时候会有焦虑:摔痛了怎么办?
山东皓妈: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漫画:一个说:不下地怎会耕田,一个说:他还不会耕田,不能下地。

山东皓妈高二男;四、不同阶段,我承担的任务,起的作用
1.学龄前: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天性,鼓励他去尝试,陪伴好他。这个阶段我说的最多的就是“试试看”“没关系,妈妈保护你”,给他足够的包容和安全感。
2.小学:社会性培养的初级阶段,并要求他尊重老师,起码课堂上不调皮不捣蛋。
记得孩子曾经问我:妈妈,你比我们老师懂的多,为什么你不在家教我,却让我去上学呢?
我告诉他:上学可以有那么多小伙伴跟你一起玩,这个过程你要学会跟不同性格的小朋友相处,这是为你将来踏上社会做准备呢。这些,妈妈在家教不了你。
关于课堂不捣蛋,我是这么跟他说的:妈妈带你一个都累死累死了,老师要面对全班五十多个小朋友,是不是更辛苦?所以尽量别给老师添麻烦,更不要惹是生非,否则会把老师累坏。(这样想,这只小家伙也是体贴听话)
3.初中: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从他的学习指导里分离。
看过许多孩子这个阶段叛逆,与家长对抗。主要原因是家长不顾孩子的客观原因(比如身体因素),一味在主观上做文章,认为孩子不够努力,偷懒 ,有时候,是他真的无能为力啊。其实,不会管,还不如撒手不要管。(插入文章《如果没法引领孩子,不妨松开手放他飞》 这是我写的一篇关于放手的文章。放手不是撒手,是在对孩子了解和前期教育铺垫的基础上的放手)
4.高中:
自动把自己定义为:取款机,洗衣机,饲养员,情绪回收站还有其他任何孩子需要的角色。当然,也间或有战争,有头脑风暴。over。
不一样的阶段,孩子状态不一样,需要父母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需要变色龙一般配合做改变。都是自己的选择,心里不需要有怨言 。实在难受,就连念三遍“我生的我生的我生的”,自己生的,含着泪也得养下去。

五、我这种养育模式的利弊分析
1.利:父母乐得清闲,各归其位,各自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感谢孩子的独立,让我有更多的空余时间放飞自我。很多家长挂在嘴边的话:“等孩子上大学了。。。”而我没有这个时间限制。
同时,孩子因为自己支配,也多了话语权,和拒绝我们插手的理由,可以很有底气喊出“我的地盘我做主”。
记得有次我表达我的担心时,他很霸气回我一句“我有数,我一直有数,真正没有数的是你,你为了满足你的虚荣心,一次次想干扰我”。
2.弊:上述的利同时也是弊。当大家在讨论孩子的学习进度和与孩子分享过什么时,我稍微有那么一点自责和羡慕。孩子也有弱科目,我几次三番提出要安排老师指导,都被断然拒绝。心里往往会有些失落,也会想不开痛哭。孩子有时会安慰我也会刻意安排点时间陪陪我,哄我开心。

结论:
从我自己与我小学中学同学的对比,看得出原生家庭对学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学习的态度,我们做了孩子原生家庭的重要决定因素时,我们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的态度很重要。
曾经参加过很多次家排,家排中呈现出的很多问题,都是没有有效分离导致,有的是没有与父母长辈有效分离,有的是没有与某件事情有效分离。没有有效分离的表现,就是心理年龄停留在过去,自然没有能力面对当下,更无力解决当下发生的事。如果我们没有学会与孩子的有效分离,我们对孩子的牵挂与爱,某种意义上,也会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我不知道,未来孩子成长的路上还要遇到什么考验,但我清楚的知道,我需要对他百分百的信任,毫无保留的支持。我也相信,他在一天天夯实自己的基础,各种修炼自己的耐受力,有能力去解决问题。无论是成功,还是暂时的受挫,我都给他最深的祝福。无论他表现的是亲是疏,我对他的爱不变,他对我的爱也不会变。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再次感谢群主苗妈,让我有机会复盘自己的教育之路,感恩生命,感恩父母,同时感谢各位的参与。最后留个作业:大家画一下原生家庭图,同时回顾一下,自己从父母或者原生家庭里学到哪些品质,对自己主导的原生家庭有什么意义。有段时间,我对父亲是极度憎恨的,没法释怀的事情,通过盘点原生家庭,进行转念训练,才得以到今天这种状态。我受益的事情,也愿意介绍给您实践。您的参与就是对我分享的最大肯定哦!
原生关系图的画法
http://s7/mw690/001Rva1Qzy7gurw1myWe6&690
山东皓妈:皓也有他的不足,但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去面对,那是他的课题,我不需要抢过来帮他担。
广东文妈:@山东皓妈 从伴随着自己孩子一起成长,作为子女的我再一次学习理解我的父母亲,会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真心感谢他们给我的一切。
山东皓妈
@广东文妈 是的,父母不仅仅是陪伴,还有得体退出,退出比陪伴更难。
山东皓妈:我们现在对孩子的依恋也不舍,可以想见当初我们的父母是如何把这些孩子一个个小燕一样放走。
湖南开爸:放手的确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山东皓妈: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村里都劝我爸不要叫我上学,让我在家干活。可我爸坚持。我们三个放假回来,开学就一个个飞走,留下我爸一个人,那场面,想想就凄凉,然后等着下一个假期。
江苏然妈:我一想到孩子要离开我远走高飞,就觉得养了一只白眼狼。
山东皓妈:@江苏然妈 所以说分离是更大的课题。
湖南开爸:每个生命的内在,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父母给孩子的爱,会记忆在每个灵魂最深的地方,永不遗忘。
江苏琦妈:在家庭教育里不要过度关注孩子,这样孩子才有力量做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未来。
江苏然妈:在一起磨叽,不在一起寂寞。
广东文妈:祝福分离,是新的开始!

湖南开爸:然而,我们去教会另一个生命成长,并非是要让他们记住我们给他的爱,而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爱。
山东皓妈:@广东文妈 对,每当担心孩子时,都改成对他的祝福。
吉林峰妈:把学习还给孩子,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江苏琦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空间,只要努力,都是前途无量的。
河北祥妈:每个生命的内在,都是一个独立 的灵魂。父母给孩子的爱,会记忆在每个灵魂最深的地方,永不遗忘。在家庭教育里不要过度关注孩子,这样孩子才有力量做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未来。
山东皓妈:@江苏然妈 我留的课后作业:画原生家庭关系图,梳理与父母的关系,就是很好的可以与自己身上的怪和解,把自己本身活成爱的方式

我们先好好与父母和解,才能做好父母,不然很容易陷入到家庭模式复制的循环,“我不要成为我父母那样的人“,最终又活成了父母的样子,我不希望别人对我指手画脚。然后却对孩子指手画脚。
河北祥妈:谢谢皓妈分享,我也要做作业。
山东皓妈:6~18岁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精准把握各年龄段认知心理特征! 
这篇文章里的逻辑很好玩:因为家人反对,所以我要喜欢:寻梦环游记:为什么家庭会变成梦想的禁区? 
湖南开爸:处理好自己的原生家庭的确很重要,这点我深有感受。如同聪爸之前讲的故事,那些看不见的绳索在无形中限制着我们却不被我们觉察。
而一旦找到那条绳索,并且断掉的时候,那种感觉真正是很棒。想要大哭一场,同时又会有一种浑身轻松的感受。
山东皓妈:如果我们勇敢地打开这个封印,直面那些情感的存在,承认它们,让那些被封存了几十年的记忆像狂风一样呼啸而来,又席卷而去,而我们始终睁着眼,不否认也不逃避。等到一切被讲述完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
音乐,不过是单纯的音乐而已。
这个家族的孩子可以像任何人一样,弹琴,唱歌,并没有什么特别。
那些魔力和诅咒,不存在的。
湖南开爸:而当那种感觉到来的时候,你可以会有一种明确的感觉:我又成长了一点。
山东皓妈:我们可以接着说前面开爸问的问题。以前我跟我爸爸只有服从,没有爱。尤其当他后来迎娶小阿姨回来,我彻底出离愤怒了。
湖南开爸:撕开那个封印,定会面临风暴,那一刻需要勇气。
山东皓妈:我努力三十年就是为了活得不像你丨我们真的可以挣脱原生家庭吗?
湖南开爸:”我们可以接着说前面开爸问的问题。以前我跟我爸爸只有服从,没有爱。尤其当他后来迎娶小阿姨回来,我彻底出离愤怒了。“==所以,你们的矛盾主要是在这方面?
山东皓妈:对。还有,我妈妈是与我爸口角,服毒自杀的。在我面前去世,我妈妈是一个非常勤劳能干的女人,真正的女汉子。但好强倔强。我爸爸英俊潇洒,又有手艺。人生真是不能假设,如果我妈活着,真是会被宠成小公主。但这都是命运,对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没有什么公平与否。人生来都有自己的课题与使命。
山东润妈:弱弱的问句,想做家庭作业,老师再提示一下呗
山东皓妈:@山东润妈 具体哪里不懂问我就行。就是回忆一下,18岁前,家庭成员包括你,大家互相之间的关系,并用五个词来描绘你对这个家庭成员(包括自己)的认知
然后,想一下,,家庭里哪些事情是对自己有影响的。
比如我,影响最大的不是我爸的坏脾气,而是他对读书的态度 。
唐山菲爸:谢谢皓妈,也尝试一下原生家庭作业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到底复印的哪部分多一点点
山东润妈:好的,谢谢皓妈。试着深入思考这些问题
山东皓妈:做完我们可以群里一个个说一下。画的时候可能没感觉,说着说着,情绪会上来,我们会被触动,这就是一个疗愈的过程。
比如我今天的上课,除了内容的准备,我回忆了很多,这几天不是梦见爸爸就是梦见哥哥弟弟。讲完课大家给我的温暖回馈,对我都是一种最好的疗愈。
当我们把埋在心底的事情说出来后,会发现没那么可怕。于是我们不需要耗费能量去藏着掖着捂着盖着。
江苏多妈:我也准备完成课后作业。非常赞成皓妈的观点:养育孩子就是如何完成与孩子成功的分离。
河北阳妈:我也试着完成这份作业。
郑州聪爸:听得太过瘾啦,讲得真好!
唐山菲爸:内在的小孩儿被“保护”在厚厚的壳儿里,一层层的剥开是时候,可能会很“疼”,但是当心彻底打开后,感觉会非常不一样,“绽放”!。
郑州聪爸:课后作业:画原生家庭关系图,梳理与父母的关系,就是很好的可以与自己身上的怪和解,把自己本身活成爱的方式,勇敢地打开封印。
山东妤妈:皓妈分享,看哭了,讲的真好?每个人都要和自己的内在“小孩”和解,勇敢的打开封印,深入内心最暗的地方,不用麻药,给自己“动手术”。
山东皓妈:我不会讲什么道理,就是亲身体验。活到近半百,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不然不会活这么多集。期待看到更多的朋友分享。
我们自己只能活一生。但看别人不一样的故事,可以把一生活得更精彩!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