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女大学生吴莹莹的消息吸引着国人的眼球。据媒体披露,这个北师大心理学系大四女生,日前已被美国知名软件开发公司——Topcoder聘为亚洲副总裁。21岁的她本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却不期获得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位,不能不令人叹服。

据网上消息,吴莹莹大学还未毕业,已在读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课程。近年来,她先后获得3项发明国家专利,民间舞过九级,编程得过国际大奖。知情者透露,她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发明了“自吸水花盆”,2000年发明“速查字典”,2003年有三篇科创发明论文同时被编进四川省中学实验教材。2005年,吴莹莹当选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助理主席,成为第一个进入ACM主席团的中国人。至今已完成100多项发明,可谓不折不扣的小发明家,被媒体誉为“天才”。
应该说,少年得志的吴莹莹为中国的学子走出了一条闪光之路,小女生藏有大智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作为样榜,激发莘莘学子的求学和发明创造热情。然而媒体的追捧,难免让有担心,这个大四女生面对成绩和荣誉,能不能把持住良好的心态,继续自己的事业。历史上,被捧杀的事例举不胜举。最有名的当数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了,他少小聪慧,长大平庸,就是被捧杀的典型。
东汉应劭《风俗通》云:“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五四期间,北大校长蔡元培因不满当局做法,毅然辞职,他在辞职启示中也引用了这个典故,说“吾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意思说,杀你马的人就是在旁边那些人给你马鼓掌的人,爱之者就是害之者。也就是捧杀。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年少时取得一些成绩固然可喜可贺,但人生并不是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吴莹莹才21岁,还是在校大学生,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变数。媒体和舆论一味以天才捧之,很容易陷入捧杀的误区,一旦受挫,又容易滑进棒杀的误区。对她来说,大家要一些关心,多一些爱护,而不是一味地捧扬。
中国是泱泱大国,培养出几个高智商的学子本不足为奇,如果遭遇捧杀,就得不偿失了。七十年前,鲁迅先生在论及文学批评现象时,写过一篇《骂杀与捧杀》,一针见血地指出“被骂杀的少,被捧杀的却多”,并指出一旦被捧杀后,“不知道要多少年后才翻身。”可见,捧杀的危害非同小可。
由此又想到几年前,那个自称哈佛女孩的刘亦婷,先是被狂捧,而后又遭到一些人的质疑,风光一阵后,如今早已无影无踪。但愿吴莹莹不步及后尘,不被捧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才是民族的骄傲,国之良材。
支持博导,请随手点一下这里为我投票,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