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梨花》导演称不丢人
由郭靖宇编剧兼导演,陈数、巍子主演的电视剧《铁梨花》目前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该剧改编自肖马、严歌苓父女的同名小说,一些读过小说的观众对故事改动过大不满,认为“该剧90%的内容与原著不同,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昨天,郭靖宇回应说:“原著小说刻画了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女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自己非常尊重原著。”该剧一些细节模仿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郭靖宇称自己是学习是致敬,并不丢人。
故事编得过于传奇
有些观众认为,该剧将原著改得面目全非,编剧只是借用了原著名字,故事完全是新的。对此,郭靖宇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电视剧与文学作品属性不同,小说只有十几万字,只够拍几集戏。郭靖宇说:“小说可以通过一个皱纹、一个眼神表现人物的变化,但电视剧要想展现这些就要通过故事,要是我拍个皱纹的特写,观众看了还以为是科技之光呢。影视剧改编最重要的是抓住文学作品的灵魂。”郭靖宇表示,为了向原著作者肖马致敬,他特意把几场戏拍得与小说完全相同,比如20年后凤儿与柳天赐重逢的戏,台词一字未改照搬原著。
一些观众认为,原著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逻辑和情感逻辑,电视剧为了制造出一波多折的戏剧效果,凭空增添出许多磨难,故事编得过于传奇。对此,郭靖宇说:“这个批评我接受。不过,戏剧都是夸张的,《铁梨花》要是写成生活剧,就没这么高的收视率了。”
原著中有很多盗墓情节,电视剧将这些全部删除,这让一些喜欢盗墓题材的读者很失望。郭靖宇坦言他对盗墓极其反感:“如果把这些行为拍出来,不是教人去盗墓吗?坚决不能用这个吸引观众眼球。我希望通过这部戏劝诫大家做好事、行孝道、相信爱情。”
宅门戏像《大红灯笼》
该剧曾在各地方台热播,看过该剧的观众认为,开头十几集的宅门戏太长,模糊了重点,“原著对姨太太的描写只有两三页纸,剧中六个姨太太玩宫心计,想表现的思想内涵是什么?”郭靖宇认为,宅门戏表现的是凤儿在赵府里几个月的生活,虽然集数多,却能让观众看出凤儿的本性。“她是个在命运面前不屈服、聪明、有韧性的女子。不管之后遇到什么事情,她都能顶住。”
剧中的宅门戏很像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女主人公都是最小的姨太太,并且性格都很刚烈;都有一位姨太太是唱戏出身,并且有了外遇,还和女主人公有交情,最后没有好下场;连细节都惊人的相似,打麻将时在桌子底下偷偷蹭腿的动作一模一样。对此,郭靖宇笑着说:“我确实是在故意学习张艺谋。
为了拍打麻将那场戏,我专门看了电影,还要求演员模仿何赛飞的表演。我这样做是因为电视剧就是要用强烈的镜头冲击讲故事,张艺谋的镜头已经是经典了,向经典学习,向电影致敬很正常。我今年37岁,向别人学习不丢人。”
换孩子是最大败笔
剧中有一场换子戏:凤儿刚生完孩子,秋香听见大当家说要收这个孩子为义子,为了自己的儿子不受苦,秋香就在凤儿要看孩子时把自己的儿子抱过去交换了。这个情节原著中没有,很多观众认为编剧加入这一情节是败笔:“一看到换孩子那段就不愿往下看了,感觉一下子就不真实了,像在看台湾剧,老掉牙的桥段。”郭靖宇反驳说,自己没学台湾剧,学的是《赵氏孤儿》,“换孩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观众往下看就会明白。不加这一段就无法表现凤儿是如何对待两个儿子的。这段戏也是全剧最高潮,是最让人心碎的戏。”
谈到如此改编的意图,郭靖宇说:“我想通过这段戏告诉观众,对后代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柳天赐不招人喜欢
凤儿的初恋柳天赐是剧中争议最大的人物。很多观众认为柳天赐优点太少,凤儿对他的爱让人无法理解,“柳天赐软弱、迂腐,从方方面面来讲,都远不如巍子扮演的赵元庚。”郭靖宇认为,柳天赐这个角色是改动最小的,“原著中的柳天赐就是迂腐软弱的落魄书生形象,可恨却很真实。凤儿是个农家女,柳天赐是她的初恋,他们彼此相爱。军阀赵元庚虽然很爷们儿,很仗义,很孝顺,但他是强抢民女逼凤儿嫁入赵府,凤儿不爱赵元庚。凤儿信仰的是爱情,只能说现代人对爱情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该剧结尾不像小说那样是大团圆,凤儿没有与赵元庚、儿子牛蛋一起生活,而是跟色子回到老虎山开荒种地。郭靖宇解释说:“铁梨花最初的愿望就是和柳天赐一起种地、收庄稼、生儿育女。结局这样设计是有落叶归根的含义,虽然柳天赐已经死了,但凤儿在种地的时候会想起他。她与赵元庚没有爱,她不会跟没有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因为爱情是专一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