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牵挂在路上——发表在《半岛都市版》
(2010-08-04 15:13:16)
标签:
半岛都市报刘宇昕儿童文学作家童话故事文化 |
分类: 宇昕·长大的世界 |
此文发自半岛都市报《车行天下》栏目
《谁的牵挂在路上》
文/刘宇昕
05年来青大读书,算算在青岛已经待了将近五年。现在已经是工作的人,虽然开的不是自己的车,住的不是自己的房,但是还是每天都踏踏实实地生活,生活得有滋有味的。有时给老家的母亲打电话,母亲还是那几句:“平时开车小心,开车的时候千万别喝酒,不然妈在家里不放心。”我就随声附和着就挂了电话。
说起学车,那是去年的寒假的事。那时我还读大四,即将面临着毕业,面临着每个学生都要面临的事情——找工作。母亲说让我自己决定,想留在青岛就留在青岛,想回威海就回去,但是一定要学会开车。母亲告诉我在社会上多一样本事就能多一条路,有的公司要求毕业生有驾照,因为公司里经常有一些出差、应酬,这都需要开车。
我听了母亲的话,寒假在家里学车。我是那种笨手笨脚的人,就玩玩“跑跑卡丁车”还行,到了动真格的时候还真是干瞪眼。记得有一次我走了神,要踩刹车,却踩了油门,撞到了前方的电线杆上,回到家,母亲训了我一顿,说以后到了社会上怎么能让人放心。我答应母亲好好练车,不让母亲操心。
驾照考了出来,去年7月我如愿找到了工作,平时老板出差,都是我开车,虽然我还是个驾龄不到一年的新手,但是我记得母亲对我说的话,所以在每个十字路口,在每个夜幕降临的时候,我都会聚精会神地看着前方。为了自己,也为了身在家乡的老母亲。
其实每个人的学车的经历以及开车的过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油门、刹车、换挡……单调的动作中寄托着太多太多,行使在车流不息的街头,稍微地不小心就可能酿成一场悲剧。或许喝酒喝多的时候什么都不记得,可还要想想家里的父母、妻子、孩子,所以还是打个车回家。或许上班快要迟到了,可偏在这时亮起了红灯,想想那些过马路的人们,他们也有人牵挂着,所以在这个时候,看看路边的风景,听听广播里熟悉的音乐吧。
前几天清明节,我没回家,开车和同事一起去泰安爬泰山,头天晚上母亲就打电话过来问:“明天是不是休假啊,回家么?”
“哎!”,母亲重重地叹了口气,“老板又让你开车啊?早知道当时就不应该让你学车,万一出什么事怎么办,妈在家……不……放心……你。”母亲的这句话说了很久才说完。
去泰安回来的时候,我喝了不少酒,执意不开车,让小徐开,他们说喝了这点算什么啊,没事的。梦月替我解围:“别让他开了,家里还有人担着心呢。”
是啊,人在路上,牵挂也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