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少不是农民贫穷的原因

(2009-01-08 14:39:11)
标签:

农民

土地

无污染蔬菜

生产者

杂谈

分类: 社会人文

据我所知,持“农民太穷是因为地少”论的人不在少数,应该是大多数,包括农民自己本身。确实,在这些人看来,人均二三亩地,即使再高产,每亩地收入顶多也就千元左右,还要去掉农药、化肥等成本,这还没计算人工成本,所以农民收不抵支成了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了。种地不能致富,所以迫不得已外出打工成了农民摆脱贫穷的唯一出路了。

 

真的是这样么?

 

城市的地比农村少,但俺亩产量来看,效益比农村高多了。城市从不抱怨地少,只是抱怨房价贵,但是贵也得买,所以房地产商都发财了,因为他们收远大于支。即使是城市打工者,按照自己所在企业土地占用面积与个人收入比例来算,也是可观的。

 

当然,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企业的其他投资,土地不是主要资源,只是企业投资的一部分,而土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可以看作为农业生产的原材料,原材料少,当然出的产品少,出的产品少,当然收益就少。可以这么看,也可以不这么看。因为即使产品少,如果产品的质量好,产品的价格高,那收益同样会高。因为土地可以生产很多种产品,可以种玉米,可以种小麦,可以种棉花,可以种药材,也可以种果木花卉,他们的收益都不一样。关键是看种什么,怎么种。

 

 

就是我们把土地看成我们生产的主要因素了,忽略了生产的其他要素,所以才导致我们对土地本身的依赖,而忽视了其他问题。比如生产技术、市场需求等。

 

 

种粮大户告诉我们靠土地集中大量生产,这是规模效应。

 

 

大棚蔬菜经营户告诉我们靠的是科技生产、打季节性产品品牌。

 

 

绿色蔬菜经营者告诉我们靠的是有机,靠的是消费者对无污染蔬菜的喜好。

 

 

还有跟多靠土地致富的案例,不知道我们的农民兄弟知道不知道。

 

 

而现在我们的农民仅仅依靠几千年留下来的经验,春种秋收冬闲,在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依然故我,导致入不敷出。

 

 

所以,既然地少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就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产量提高上去,让质量提高上去,让效益提高上去。

 

 

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投入土地做什么,怎样提高土地的使用率,怎样提高产量,怎样提高产品性能,怎样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怎样营销。

 

 

哪一天,农民不仅仅是一个低头劳作的生产者,还是以为市场信息的捕捉者,一位有眼光的投资者,一位拥有先进技术的生产者,一位快拓市场的营销精英,那么中国农业就有希望了。假如一个人难以拥有这么多的才能,所以农业产业化的雏形——合作社,已经开始了走向希望的征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