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0年1月20日,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招考出榜的日子。
虽然没有抱什么希望,但是我还是查询了一下成绩:和去年差不多,或者说和往年差不多,永远没有入围我报考的职位,却总是比调剂线高出不少,那又有什么用处呢?我的年龄,性别,专业,第一学历,资历等等限制了我,调剂职位对于我来说永远都是浪费。我又一次充当了“炮灰”。
什么时候,我开始热衷于考试?
考大学之前,不管你喜欢与否,考试总是不计胜数。人生第一悔是高中没有好好读书,考上自己向往的大学。人生第二悔是当年越过三流大学的坎之后的我,带着些灰心绝望的感觉,彻底放松了自己,对考试嗤之以鼻,能过关就OK。至今想起那三年都是痛心疾首,我怎么就那么傻,彻底的灰心绝望呢?考了三流大学,还可以有精彩人生嘛,至少还应该学习,再考试,考研,考博;或者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啊。对于三流大学的那三年,使劲搜寻出来的记忆只有:打牌(拖拉机),看了些乱七八糟的书,谈了场貌似恋爱实非恋爱的恋爱,学生会里干了些没有名堂的事情,和其他班干部一起与辅导员及其女朋友“被对垒”,花钱加读了个毫无用处的第二大专,稀里糊涂入了党,毫无目的地去了趟上海找工作,无功而返。
工作了,家人都说我棒,不用托关系找后门,自己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可是我当时心里那个不服气啊,感觉自己不比班头他们差啊,怎么就落了个看起来最烂的地方?跟自己较劲跟他们较劲:
别看你们现在比我强,我要来个三年五年规划,几步几步走。
2000-2003,真的很认真,就是上班,下班,逛逛街,没有别的想法,可是2003年教务处递给我的一个信封,真是打击我的一点儿工作热情都没有了,我倒宁愿不要发给我所谓的“高考奖金”,表扬表扬我得了。
2003年下半年开始,很困惑,很迷茫,厌恶当时的一切又不知道想干什么,有人说你年纪不小了,找个人结婚吧,结婚了就心安了,而且说不定找个好男人不仅让你过上小康日子,还能帮你换个好单位呢。可是我怎么当时就觉得结婚了我这辈子就没有盼头了呢?靠人不如靠自己吧。彷徨中,我开始寻找人生刺激点,发现考试能刺激神经,我开始参加考试,但是很傻,只知道参加全日制研究生招考,在职硕士招考。闷头考了两年,那丢了三年的英语拾起来实在是困难,到底是没有考上全日制研究生招考,好在考上了脱产的在职硕士招考,圆了我当年十七岁青春韶华时的北京梦想,北京两年,是我人生中最飞扬、最靓丽、最丰富、最生动的青春色彩,尽管我已经站在了青春的末梢。
人生第三悔,在北京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只是拼命地圆梦。当07年我在做不做北漂两难之时,同去的LL大概已经在深圳找好工作了吧,LL年纪虽比我小,但是却很有主见相当独立,目标很明确,不像我,人生稀里糊涂过。我,转了一圈之后停留在原地,而她,已经去了香港读博。
终于我还是没有北漂,回到原地,就工作而言,一点都没有变,一样的单位,一样的环境,一样甚至更差的生源,我和以前一样的上班下班,刚开始回来时候,心里却比以往更痛苦:井底之蛙,倘若它永远不知道天有多大,它也就很满足;而经历了一番扑腾,看过了比井口稍微广阔的天空,却并不知道真正的天空到底有多大的青蛙,它的痛苦来自于自身。
常常半夜醒来,黑暗中发呆,又沉沉睡去:想改变却又无法改变,这样纠结的生活何时是个尽头呢?也常常莫名的想念北京,可是也会问自己:如果我真的北漂了,我快乐吗?白白说“北京一定有它的魅力所在,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前赴后继的奔向北京呢?”可是北京是一个给年轻人梦想又使无数年轻人梦想破灭的地方。北京给过我梦想,也给过我机会,然而也让我心碎。
在纠结的人生之中,我开始关注各种考试:国考,省考,事业单位招考,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却并不知道这些考试早已经是炙手可热。我充当了N次“炮灰”,却乐此不疲。其实有的时候那些职位我并不是太喜欢,但是我也报名,我喜欢紧张考试过后的快感。每次考试之后我都会找方式放松自己:逛街、K歌、旅游、美容等等。有点HIGH。
今年“炮灰”过后,我不得不反思:我为什么考试?为什么每次总是无法入围?难道我仅仅只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刺激点?我已经年过三十,如果我的工作还是一如既往,我该如何调整?毕竟我也没有了几次考试的机会了。如果以后没有了参考资格,我怎么办呢?如果我是真的喜欢考试,我为什么不去考博呢?为什么我对考博总有些抵触情绪呢?是考不取还是不知道考了以后读出来干什么呢?
周围人都说:考什么考,你终于嫁出去了,赶紧生个孩子吧,迟早总是要生的。可我依然也要想清楚这个问题,因为孩子将来也要面对他(她)的“考试”人生。人生虽然不免有遗憾,我的人生遗憾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就尽全力使得孩子的人生遗憾少一点吧。毕竟人生只有一次,就像考试,一次重要的“考试”一旦成功,人生将瞬间改变。把握好人生中每一次真实的、虚拟的考试,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