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生存而就业(job)
为终生发展而职业(career)
为人生价值而事业(cause)
他在《邮箱里的灯光》提出了重要的“三业”理论:成功无非就是就业(job)、职业(career)和事业(cause)。先要就业,也就是靠什么谋生,解决温饱;再要职业,通过稳定收入,拥有安全感;最后才是成就事业,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网友说:就业是为了生活而工作,
职业是为工作而工作,事业是为工作而生活。
就业是在养活你自己,须具有基本的素质
职业是在工作得到认可,须具有职业技能
事业是在发展自己,强调自我发展,实现自我的价值。
找不到工作的网友说:
有人说,人生的事业其实就是分了这么三部分:就业、职业和事业。
就业就是意味着生存,只有生存了,才有更多的心思和想法进行下一步;
职业就是意味着稳定,稳定的收入让人有安全感,因为稳定让人开始积累人生的事业根基;
事业就是意味着稳定职业的一定时间和成就的累积,人只要有了就业、职业,自然随时间的流逝便会迎来了事业的高峰。
我不知道这个对不对,只是听说的时候感觉没有错。
所以我想现在的我能就业就行了......
MSN博客一博友说:
就业-职业-事业
比起那些发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不令自己满意的人来说,你可以有更长期的计划去建设你的职业,而不需要迅速地考虑跳槽甚至更改自己的行业。
“事业”是比“职业”更高的一层状态。也许一个人对一份职业产生了强烈的热爱和认同,使得这份职业变成了自己的事业;也许一个人开始了创业,从此成为了自己的老板。“职业”更多的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而“事业”已经开始带有人生追求的色彩。
如果你觉得这种“就业——职业——事业”的三分法似乎还有些道理的话,那么什么是我们就业应该考虑的方向就变得很清楚了。
假设同时毕业的三个好朋友,A选择了去一家广告公司,一年后跳槽到一家房地产公司,一年后又跳槽到一家网络公司;B选择去了一家大型外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两年后被提升为经理,同时在职继续攻读人力资源方向的MBA;C进入了政府部门,在基层锻炼了两年后回到部委工作。
这三个年轻人当然都还很年轻,他们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可预期的变化。但是让我们仅仅从“就业——职业——事业”的三分法的角度来看,A一直在就业的状态中,而B正在建设自己的职业,C开始经营的是自己的事业。
《基业长青》中对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的战略进行了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那些成功的公司,最相同的地方是:长期地专注做一件有长远意义的事情,最后获得了成功。公司的发展如此,人的发展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借鉴到一些道理?
因此,如果说单纯的就业仅仅解决了你依靠劳动自食其力的问题,一个更好的就业,应该是能够使你获得一份你可以持续建设的职业,甚至是一份你可以终身经营的事业(当然,不参加就业而直接创业的,也应该归到追求事业的一类中去)。以就业为目标,也许你看重的仅仅是一份经历、工资或者就是工作本身;而以寻找到一份职业为目标,你要考虑的就应该包括这份职业会如何给你带来成就感、如何帮助你继续学习、成长,它的中远期发展前景如何;如果你是在寻找一份事业,那么,你更加需要好好地和你内心深处的渴望对话: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希望向什么方向前进?
我在北京混饭吃的时候,有朋友说工作分成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段,即就业、职业和事业。刚从学校毕业时为了混饭而工作,是为“就业”;等长了一点本事,有了捞饭的顺手家伙后,凭着才能去工作,便是“职业”;等到仓里有粮后,为了志向理想去工作,就是“事业”了。
那么什么又是理想呢?什么又是梦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