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应该清楚一个概念:职业,实际上包括职业领域和职业名称两个部分。职业领域,就是我们所说的行业,如房地产,化工,IT,日用品,金融,铁路,通信等;而职业名称,就是我们做的具体的工作,例如销售代表,司机,程序员,会计师,律师等。如果我们想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获得最大的成功,那么职业领域和职业名称这两方面,我们都应该重点考虑。
我们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经常面临着许多的困惑和矛盾,例如: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虽然经过三四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如果真让自己做一些工作,感觉自己哪一块都不是很精通;或者是自己从上第一时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现在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但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该从事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有有些人,例如学的是财务或市场营销,这时候,我究竟该重点选择哪一个行业来作为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呢?还是我随便选择一个行业就开始第一份工作?
另外许多学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找工作时重点考虑的是专业对口;或者是不分企业不分行业不分工作,而盲目发送求职简历;或者是在求职简历的求职意向一栏,写着许多的工作;也有的同学在就业压力下,只要碰到一个单位想让自己去上班,也不管该工作是不是适合自己,赶紧签了就业协议书,而且可能一下签了三五年。
当然,许多时候,迫于就业压力,以上的种种做法也可以理解。但实际上,以上的种种做法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很全面并且站在一个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就业问题。如果我们在找工作之前没有经过详细的分析,那么三五年之后,如果我们发现我们当初的选择不是很合适,我们还是面临着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现实可行的方法是,我们在开始找工作以前,应该对自己的情况和外部的环境都进行一下详细分析,自身的情况主要包括我喜欢做什么(从兴趣爱好角度),我适合做什么(从天赋才干角度)以及我能够做什么(从专业知识角度),外界的情况主要包括外界的一些机会和挑战。然后综合权衡之后,再决定我们初步计划在什么行业发展,重点考虑做什么工作。
本章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解除以上提到的种种困惑,同时给大家提供一种工具,使大家学会如何在众多的行业和工作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和工作。
成功的职业生涯,从制定合适的目标开始!
研究一些成功者的成功轨迹,就会发现他们走向成功之前大都有着自己的明确目标。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能发展就愈快。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希尔认为,所有成功,都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当对目标的追求变成一种执著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行动都会带领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古今中外凡在智能上有所发展、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有着明确而坚定的目标。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原本是一名并不成功的作家,出版数部作品却无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迪斯累里涉足政坛,决心成为英国首相。他克服重重阻力,先后当选议员、下议院主席、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直至1868年实现既定目标成为英国首相。对于自己的成功,在一次简短的演说中迪斯累里一言以蔽之:“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目标。”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赢得成功、有所作为的基本前提,因为坚定目标的意义,不仅在于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时能百折不挠,抓住成功的契机,让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更重要的还在于身处逆境能产生巨大的奋进激情,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掘与释放。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的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