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5年之后,忽然心生厌倦,觉得自己就象个仓库,只见储存的东西一点一点的往外搬,没有见外面新鲜的,优秀的东西往里送,于是渐渐的就空了。对手头的工作也渐生懈怠,但又提醒自己不能耽误学生。于是在痛苦的挣扎。
加上虽然工作五年,交际圈扩大了一点点,也相过几回亲,但始终都没有出现我的真命天子,正如奶茶在《一辈子的孤单》中所唱到的:我想我会一直孤单,为什么这么孤单?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
年纪渐渐增大,于是家里人对我的个人问题由旁敲侧击变为直言不讳。虽然我每次也都嬉笑而过,但是内心总是有点点痛。
想过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也尝试过,但终因自己能力有限,在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中败下阵来,沮丧之后,向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发起猛攻,还好,有点小运气,上线了。
我身边的同学问我:你为什么不考省内的教育硕士,这样可以边上班边读书?你报脱产班,不担心请不到假吗?
说实话,我当时报名的时候还真没有太多的考虑请假的问题。
想法很孩子气,很简单:工作后,我自己在省内的某师范大学续了个本科,函授的,除了交钱
,考试前努努力,根本没有学到什么,纯粹是为了一纸文凭。我想本科都这样,那它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又会怎么样呢?
再者,我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很空,对工作心生厌倦,想学东西才考的,如果又是交钱买个学位,我不愿意。
还有个很孩子气的想法,觉得我读完了这个学位,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主动为了学位啊,学历啊去考试去读书了。省内的大学名气多小啊,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在北京!将来人家问我那读的啊?呵呵,省内的?哦,不,北京的!那精神气都不一样,声音都要响亮些。
去了北京一年,虽然和我想象中的确实有比较大的差距。
例如,北京什么地方,名牌大学生多了,硕士,博士多了,谁还在乎你一个在职学生?学校对整个在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太够,也有点市场化,向钱看的味道。]
但是到了北京,真正体会了学习靠自己的意义。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依托良好的学习资源,只要想学,总有收获。光那图书馆,就会谗死我!
转眼一年已经过去,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位脱产学习那其中的快乐。
续假的问题直接摆在了面前。
对于我来说,续假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真的写了一份续假申请书,向领导提出了申请。
领导的态度有点不高兴,我能理解。况且我一直都说,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很感激领导批准我去北京脱产学习,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的和拥有的!
但是我必须完成已经进行了一半的学业,所以我还是要努力争取续假,以便顺利完成论文,通过答辩。
今天来到单位,恰逢全校总动员打扫卫生,迎接创卫。
我耐心等领导忙完,稍有空闲见缝插针的向领导递交申请书,阐述我的想法,我的理由,也许我今天来的不是时候,也许我今天来的是时候。
等待一天的答复是:回去等办公室的电话再来单位。
我也只有耐心等待。
一切都努力过,也无所谓后悔。
然而,假又能请多久呢?这次续假看起来都这么困难,成功的话,我能续假一年。那么一年之后呢?我所期望的生活状态能有所改变能实现吗?
朋友们说一切也未可知,说有希望的,会改变的。
我曾经也这么热烈的憧憬着的。但是从过去的一年中来看,好象生活状态不会有什么变化。在北京的时候虽然有烦恼,但总的来说快乐的时候居多;回到家乡,回到单位,看到的一切都是老样子。
我在怀疑我以后的生活,仅仅是出去呼吸了一年可能是两年的新鲜空气,所谓的见识了一下,之后一切又恢复沉闷,生活照旧,我还寻觅我的“MR。RIGHT”,工作的不如意依旧,生活的不如意依旧。
我总是鼓励自己:努力,生活会好起来的。
希望能真切的看到改变,才会有信念坚持下去。
愿续假如去年一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