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感觉不太好,于是上完课去上网,想想又进了人艺的网页:今天是香港话剧《倾城之恋》的首演呢,一共五场,一直想在北京感受北京文化资源优势,可惜啊,没有钱,北京的文化都是用钱堆砌出来的,演出是很多,各种各样,各种档次,可是都要钱,随便一个什么演出都是最低票价120!有的有学生票价,一般也要40-80,加上来回路费,尤其是晚上回村,无论怎么倒车,最后是一定要打车的。所以看一场演出,真实昂贵的享受。
前两天给道全老师打过电话,很不好意思的开口要《倾城之恋》的票,直到今天也没有个回音,心里颇有些沮丧:我虽然脸大,哪里有点点面子呢?
一冲动,打个电话给人艺,询问学生票的事情,谁知被告之:五场演出中的学生票已经全部售空。沮丧。
坐在学校教七的长凳上,和海燕聊天,呵呵,她也想看呢。再打电话骚扰人艺,谁知事情竟有了戏剧化的变化:恰巧今天有两张学生票的退票!欣喜若狂,立即饭也顾不上吃,和海燕狂奔回村拿学生证,倒地铁到王府井,再跑至人艺剧场。
呵呵,拿到了票哦,心里那个美啊,虽然有点贵:学生票都要六十。
匆匆吃了点东西,进场,天啊,爆满,我和海燕真可怜,难怪这票没有人要,在二楼最后一排最右边的角落的两个位置。才找到位置落座,康康拷我,我告诉她我在人艺看话剧,她气的在电话里直呼:为什么你订到了学生票,我怎么没有买到?!
可见多火爆!
演出开始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把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演绎的相当不错,改编的很好,“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贯穿该剧的精髓。若即若离的爱情,斗智角力的游戏,交织一场凄美含蓄的爱情攻防战。该剧在舞台演绎方面摒弃了传统话剧舞台单一的语言表现形式,特别编排了几段歌舞表演,用哀怨、悠扬的歌唱让人更细致的触碰到主人公的内心柔软世界。串唱的女歌手颇有点梅艳芳的感觉,加上主演梁家辉,苏玉玲和众多演员确实不错的演技,还有唯美的舞台,超棒的灯光设计,整个话剧让人难以忘怀。尤其是话剧的结尾进行了大胆创新。改编者针对原作结尾过于平淡的缺陷,设计了与张爱玲原著完全不同的结局,将时光延续到60年后的今天,用现代的眼光回温白流苏与范柳原那段“不在乎一生想随,只在乎一瞬相知”的爱情。张爱玲原著的戛然而止过于平淡的结局如今被大大延伸。美中不足的是第一幕的铺垫有点拖沓,演员说台词使用粤语,眼睛又要看舞台又要看字幕,有些东西难以同时兼顾(就像五一看美国百老汇歌剧《西区故事》一样,眼睛累的不行)。
演出结束了,哦,已经十点,我和海燕倒103,再倒22到了牡丹园,已经是十一点了,没有公交了,虽然只有两站地就到村了,可是北京的两站地可比南昌的长,一咬牙,一跺脚,打车,不就十一块钱嘛,今天晚上那么多钱都花了,还在乎这点钱,总不能十二点到村里吧。
洗漱完毕,一算帐,60+5+4+2+6,一张一百又没有了。
超过十二点了,睡觉睡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