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探锡场三里长峡贺画春万绿锡场南天一喷杂谈 |
分类: 万绿风情 |
●贺画春
人们也许只知万绿湖是华南第一大湖,其风光不过是大湖特色的山光水色罢了。其实不然,却不知万绿湖深处深阁藏娇。在湖之尾的锡场镇,有一个秀珍型小山峡叫三里长峡。别看她小,却浓缩了长江巫山小山峡的秀、幽、雄、险之精华。其景与大湖之广阔迥然不同。于是总想找个机会去探访探访,来一番品味、畅游。
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曾三次到锡场镇寻找进峡的机会,然而每每总留有些许遗憾!而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寻机再来。
那是去年九月间,万绿湖丰盈的水,就象一个发育成熟的少女,丰满而美丽,引得大家一阵燥动。我约上几位摄影界朋友扬帆而去,满揽了大湖的丰盈之美后来到锡场,原本打算进三里长峡去一饱水丰崖映的玉容。没想到,一条高压电线和鱼网拦在了峡口,令我们抱憾而返。
今年七月中旬,时值酷夏。我又一次与来自江西的国家级摄影家刘智勇等数人相邀同行,在环湖考察中从陆路又专程来锡场,就是要一揽长峡山水旖旎之美。由于没有把握好时机,对许多崖壁还没来得急细细品味,便由于时间问题,又一次中途折返,遗憾而归。
也许和三里长峡有缘,第三次跟它亲密接触竞来得如此的快。转眼金秋十月,来自广州的国家级书法家、国画家党禺先生来万绿湖创作,我又一次陪同来到锡场三里长峡,才算彻头彻尾认识了它,了却了“要走就走到底,要看就看个够”的心愿!
热衷于锡场镇旅游开发的党委谢伟民组委(应该是谢伟明——编者按),两次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他的安排下,我们得以乘船前往。船转过一个大湾,穿过一个山哑口,一个几成圆形的百亩库中库,在青山环抱中展现在眼前。船划破了湖中的宁静,惊得站在石崖上机敏的老鹰不得不振翅高飞。一座装机千瓦的水电站和一座横跨两壁几十米高的环湖公路大桥给三里长峡赋予了现代感。
船刚穿过高桥,我不由得打量其峡口来,见景生情,随口念道:
两山之间横一桥,仿佛彩虹山前笑;
绿水倒映山石佳,只见山口不见峡。
枯水季节的小山峡,把大船挡在了峡口。一条小船将我们接送到了崖峡的浅滩处,大家这才下得船来,脱鞋卷裤赤足而行,开始了长峡的涉水徒步漫游。
现代人穿贯了鞋,赤足在河床乱石摊上行走,让脚与自然之水、自然沙石亲密接触、按磨,本是很自然的事,现在却是苦不堪言。每每走时都象是跚跚学步的孩子,左摇右晃的,形态十分可笑。
枯水季节的三里长峡,河床几乎全部裸露。整个峡区里充斥着山头上滚落下来的岩石和山洪冲刷磨历出来的卵石。河道里到处布满着乱石摊,有些锋利无比,有些圆滑光溜。让赤足而行的我们望而生畏。然而探密小长峡的欲望和使命却硬是使我们的脚步勇往直前。
我们正走在一片乱石摊时,谢委员便指着右侧峡山石壁上一块突出的石头说:“你们看,这石头象什么?”我们回头看时,只见岩石状如动物头部,张着大嘴,竞不约而同地说,哇,这不是一只老虎头么!真是越看越象,只是虎口无牙。原来这里是一处景点,名字就叫“虎口拔牙”。
寻峡而上,在峡沟乱石河滩中,冲刷出一条小溪沟,来水量小,水流量每秒约一、二个流量。而且峡头峡尾落差不大,或许只有几米。这溪流汩汩流淌着,或急或缓,在每一处峡谷湾道上都会形成一个个峡潭,或深或浅,绿净可爱,清澈见底。不少的山里顽童便在这里嬉戏玩水,好不快乐。引得我们一阵痒痒,恨不得也扎下去,来个痛痛快快,清凉清凉!峡中有水峡更美,那一线清流,串起的一个个峡潭,让山峡充满着山光水色,芬外幽静清心!
抬首观望两壁青山,虽不及巫山小山峡高险,但也奇峰突兀,青翠茂密,林木掩映,植被丰厚。细看山峡,两边山体下部十多米以下均为裸岩构成,这岩石五花八门:有花岗岩、石灰岩、紫砂岩、砂砾岩、页岩、石英岩等等。由于各岩的硬度品质不同,大自然对其雕琢的表现形态亦不相同。或层岩叠起,或岩骨峥峥,或方直有序,或排排相挤,或大小一体,或碎岩相聚,或平亮光滑、或刀切斧劈。再看其形,有的似人,有的似猴,有的似猪,有的拟虎,有的似鹰……总之这峡最叫人称奇的精点之处就是其下部的峥峥岩骨。当然倘若是丰水季节,有许多是要被淹没在水线以下的。好在现在是枯水季节,我们可尽情饱揽水线以下的奇岩怪状。
摄影家和画家们每每来到这个地方,往往会被这些千奇百怪的裸岩形态、水映峡高和峡谷的幽深流长而留连望返。忙不叠地拍照,画速写,写生,一呆就是几个小时……
整条峡谷呈连续“之”字形向里延伸,一弯一弯峡谷迥转六道弯,湾湾有潭,湾湾有滩,湾湾有崖,湾湾有石,湾湾幽深。真可谓:山光水映,明光暗影,树影峡风,岩幽壁静,形成了六曲十二湾的特征。由此我想,此峡尤其叫三里长峡,不如叫曲峡更为贴切!
漫步峡谷曲径,时而踩石涉水过溪;时而攀崖登高观景;时而涉险惊走石壁绕过深潭;时而踩石纵过乱石险滩;有几处傍崖临峡高达十多米的地方,只见两岸峭壁悬空,惊险万分,一潭碧水深幽,既可爱又可怕。来回行至此处,总免不了心惊肉跳,倘若一不小心,落入水中,且不说这背负数万元的相机如何?还不知水底会冒出个何物来呢?
我们在峡里也不知走了多久?眼看就要到头了,前面一处深潭绝壁狭而幽暗,横在眼前让人感到“车到山前疑无路”,故却而止步。前次我就曾独自冒进而在此处退却,终有过一次抱憾。
今天又一次脱离群众独自来到这里,虽有书画家隔摊写生,有摄影家隔弯摄影,也免不了有些孤独无助的感觉。在无船难渡的情况下,我横下一条心要从离深潭十多米高的绝壁处攀缘过去。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即使退一步而言,万一失足从绝壁掉入深潭,无非是受点惊吓,洗个冷水澡,而绝无生命危险。这样想着,我就开始了这次冒险。峡里寂静无声,鸟儿也停止了歌唱,似乎在为我的行动担心!
靠着自信,靠着一定要从头至尾看完长峡的决心,我贴壁攀爬就象壁虎一样,双手紧紧扣住岩缝,两脚踏在岩石突出的岩缘上。而心里一直在为自己加油,一定要沉稳镇定!就这样一点一点地、一步一步地、慢慢移动着身体。一处三米多长最危险地段,我竟花了四、五分钟时间才平安移过来。倘若过不了这道坎,我将以第三次失败面对三里长峡。然而我却过来了,过得如此平静!过得如此骄傲!
三里长峡之尾,崖山已尽。审视峡里峡外有着明显的差异。再往前,就只有低山沟谷,树山中已没有连接起来的成峡之崖了。一湾溪水源头从前方树山沟谷里汩汩地流淌出来,故此算是长峡之尾,也是有其道理的。远远的只见前面山腰的绿林中仿佛立有一石,似乎在告知人们,此石为界,前为峡,后为谷!
选了个荫凉之处,歇于河床乱石滩。此时静下心来,聆听泉鸣溪声,鸟啼空山;瞩目山树摇移,清风烈日。有一种把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超然度外之感!正沉浸在峡之尾的清静清凉之时,附近林间草丛中,忽然“轰”的一声,一只受惊的山鸡咯咯地叫着突然飞了起来,没有思想准备的我惊出了一身冷汗!我想这野鸡是何物惊起的,是狼还是虎?连忙站起来紧张地四处张望。这一看不要紧,只见对面不远处的山岩旁,似有一虎在虎视眈眈看着我,我急忙拿起当拐杖的木棍准备迎战。可好几分钟过去,见没有什么动静,于是定下神来看时,才看出原来是一块岩石,此时紧张的心情才放了下来。
神密的秀珍崖峡。说来也怪,这三里长峡,峡头峡尾相距1500多米,却两石似虎,这是巧合还是人为?但我坚信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如果说峡头叫“虎口拔牙”,那么峡尾叫“虎视眈眈”则名符其实。天下山峡多多,有守峡之虎,能说不奇?
有了这个发现,我的相机忙不叠地把这一切记录了下来。我想:如果没有这层岩构成的石峡的奇伟,是不可能有三里小山峡的深邃的,这奇峰与深谷是天造地设般配对而生的。是自然的杰作放在了生态奇好的万绿湖,放在了锡场的绿色植被群山的宝库中!叫你不得不看,看了难忘!
走出三里长峡,回望来处,徒生感触,不免生出几句,以为结尾。
两岸峰连峰,峡曲疑无路;
回归大自然,悠然乐峡中。
摊石漫河床,水湾难觅源;
峡幽不见头,抬首一线天。
潭深不知底,映出峡中水;
多彩溪涧石,鱼游在其间。
叠岩多奇象,尽是画中崖;
画家叹其美,忘返不知归。
2007/10/18
(图片1: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编者按:以上文章和图片为具名作者贺画春先生(摄影家)的作品。图片景色为2007夏秋旱季时情形;水满溢谷时,水至半山,景色迥异。
相关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