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极地冰海
——低温水域人体生存极限研究
王刚义
内容提要:自然人在低温水域(2℃以下)中的生存极限是多少?这是世界人体医学至今未解之迷。冷水低温这一看不见的杀手,吞噬了无数海事罹难者的生命。王刚义经过多年冬训,闯过了数度“死去活来”的险关,创造了挑战南极冰海等令人难以置信的五项世界纪录,并总结出了“刚义三定律”,为极地科考和国际低温水域生存极限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关键词:极地冰海
一、人体低温水域生存极限之迷
据国际海难统计资料:全世界每年发生海难近万次;沉没渔船、货船几千艘;死亡人数十万余,其中80%落水者是在穿着救生衣状态下被冻死的。
一系列重大海难造成落水人低温致死令人触目惊心:
1912年4月15日,巨型豪华邮船“泰坦尼克”号首航中,行至加拿大纽芬兰省圣约翰斯市附近北大西洋海域与冰山相撞沉没,在4℃的冰海中,不过5—10分,1502人成了冤魂,海难的悲壮,至今世人不忘;
1948年12月3日,大型客轮“江亚”号在长江口遭轰炸沉没,2000余人死亡,绝大多数人是在低温江水中冻死的;
1959年12月1日,“418”号潜艇在东海发生碰撞事故沉没,有15人从鱼雷发射管成功逃生,但他们被援救船从水面救起时,14人已经死亡,尽管他们穿着救生衣,但还是被冰冷的海水冻死。
1999年11月24日,“大舜”号客轮在烟台外海翻沉(当时气温0℃,水温12℃),282人遇难,有的是落水后冻死的,也有的救上岸后抢救不当冻死的,幸存的22人也被冻得奄奄一息,处于濒死状态……
在冬季军事行动中,空降兵和登陆人员被江海、湖泊、沼泽的冷水冻死的不在少数。即使装备了笨重的保温服,也难于逃脱死神的威胁。据英国海军当局统计:在“二战”中,英军在海上的阵亡人员,三分之二不是直接死于战斗,而是亡于海水低温。这一数字震惊世界军界,被告诫:低温是濒海作战中的隐形杀手。
由于水的导热系数比空气大26倍,一个体温在37℃左右的正常人,瞬间进入0℃~2℃的海水中,巨大的温差使体温迅速流失。尤其是裸泳(只着裤衩和防护用的手套、足套),体表无隔热能力,加上不断运动,身体热量被海水迅速带走,存活时间会大大缩短。曾在南极“长城湾”创造冬游2分13秒纪录的中央电视台女主持人邵滨鸿深有感触道:”走进南极冰冷的海水,好像有无数的吸盘从我的骨髓里向外抽走热量。刺骨的寒冷,使我浑身从里到外感到疼痛。出水时,觉察不到那种刺骨的寒冷,只是感到四肢和全身麻木。”尤其人在临近生命极限,体能消耗将尽时,极易发生痉挛、呛水、心肌梗塞、意志丧失等意外情况,随时都有猝死的可能。
可见,海水低温是在水中活动人员凶残的杀手,严重威胁着海上作业和遇难人员的生命安全。那么,一般人体在低温水域中的生存极限是多少呢?
查遍国内外关于人体与低温存活关系的资料,只有简单的记载:一般男女,穿着常服并保持静止,在海水中的存活时间,0℃以下海水,只能耐受几分钟;2℃海水,15分钟;2.5℃海水,30分钟;5℃海水,60分钟;10℃海水,3小时;25℃海水,可经受24小时。实际上,由于低温导致遇难者肢体麻木失去活动能力,或由于恐惧盲目挣扎,大多数人早于极限时间提前溺死。
通常,人们把2.5℃海水温度称为海上“濒危低温”,列为海上运动的“禁区”。”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认定:为保障海上人命安全,全世界所有海域都可以列入“寒冷环境”。在《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中,要求所有货船和油船必须装备全封闭救生艇。美国《海军条令》规定:在北纬30°~南纬30°以外(海水温度15.5℃或气温0℃)海域执行任务,海军战斗机驾驶员应配备保温救生服。
南北极适于科学考察季节的海水表面温度为0℃~2℃,是生命禁区,低温海水对极地科考人员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