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1月开始,我每天给儿子读一个《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读了快半年,现在已经讲到了“曹丕废汉献帝”。看到第一卷快读完,看到儿子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还有书中自己点点滴滴的注解笔记,心里不禁有些小小的得意——儿子成年后,他会不会常常想起和妈妈一起读书的快乐时光?会不会因此而感到丝丝的幸福?
最初决定选择《上下五千年》来亲子阅读是受了大正妈妈的影响。大正妈妈有个观点,她说,小朋友的课外阅读应该分为精读和泛读,纵向的线性阅读和横向的发散阅读。所以他们母子就把《上下五千年》作为纵向的精读,其他各种各样的杂书随兴趣多看就是。这说得很有道理呀!大正读小学四年级,他读的《上下五千年》比较细比较复杂,大正陆陆续续读了一年,才从盘古开天辟地读到了三国两晋时期。看到大正每天依偎在妈妈身边听故事的享受样子,我就下定决心奔向了书店。
我选定的书不错,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一套书两卷,每卷200来页,书里的字比较大,插图也很精美。重要的是,这套书编得蛮好,简单易懂,很适合旺旺这样二年级的小朋友。
讲一个小小的历史故事,每天需要十来分钟的时间。在讲下一个故事之前,我都要向旺旺提问前面故事中的一些细节。有时候孩子的记忆力很让我们这些大人吃惊,比如“三黄五帝”指的是谁,我只解释过一次,以后旺旺每次都能流利地回答出来。还有战国的什么齐桓公、鲁庄公、晋文公,我有时都稀里糊涂地张冠李戴,可是旺旺一点也不会弄乱。我们的很多成语都是有历史典故的,比如“一鸣惊人”、“指鹿为马”、“暗渡陈仓”,旺旺听了这些历史故事,相信他以后再学这些成语,一定会轻车熟路的。
讲历史故事,免不了会遇上年代纪元。为了让旺旺有个历史时间的概念,我每次都要问他,这个时候距离现在有多少年。比如秦王朝统一中国是在公元前,距离现在的时间应该用加法来算,而公元后的事件,距离现在的时间就得用减法来算。光是这点,就费了我不少口舌,不过看到他真正弄明白了,我这个当妈的真是高兴。
这个时间计算是从大正妈妈那里学来的方法。有一点我比大正妈妈做得好,那就是历史故事发生在现在的哪个省哪个地,我都要让旺旺到地图上找出来。大正妈妈是学理的,没什么地理概念,而我是文科生,这方面当然有优势啦。比如赤壁之战发生在现在的湖北嘉鱼,我就让旺旺到中国地图上去指出来。这样也能让旺旺有空间上的感觉。
以前我们学历史,老是有题目让我们横向列举。在给旺旺读书的时候,我也这样考他。讲到“官渡之战”,我就问他,我们学过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几个?说到昭君出塞,我就问他,你知道历史上有名的女性有哪些?这样效果真不错,既能复习以前的知识,又能让他归纳总结。
旺旺爱听故事,有时兴致起来了,非要缠着我给他讲下一个,我当然反对,贪多嚼不烂呀。现在这套《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卷已经要读完了,希望能在今年年底把第二卷也读完,以后还想和旺旺一起读《世界上下五千年》。每天十分钟,用的时间不多,长时间积累下来,啧啧,不得了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