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要)今年6月15日,四川达州城区正南花园附近,一位蒋婆婆摔倒在地,造成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共花去医疗费、护理费等2万余元。蒋婆婆摔倒后,手里死死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3个孩子说,当时是应老人的要求去搀扶老人,孩子的家长称因孩子被诬陷每家赔了2500元。蒋婆婆则称是小孩将自己撞倒。11月21日,小朋友家长以敲诈勒索为名,向派出所报案,警方已以欺诈立案调查。(《京华时报》11月22日)
又讯:对于警方的处理,蒋婆婆及家人表示不服。她仍坚称是被小孩撞倒的,觉得很冤枉,并数度落泪。为了自证清白,她甚至以“全家死绝”来赌咒。
“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看了这新闻,简直是让人心情沉重,有一种被打了耳光的感觉。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件,在这个传统而讲究品德的中国,扶起摔倒的老人这是善举,是值得人人夸赞竖起大拇指的事件,可如今,却要靠法律来解决,要被罚款行拘才能传递正能量,才能安抚做了好事还受冤枉的当事人,而我们除了寒心,更多的是担忧。
虽然扶起摔倒老人被讹已经不是个案了,但是蒋婆婆案件处理得还算让人心服,赔偿行拘对于此后类似案件有震慑作用,对于有“居心叵测”的人来说是一个教训,也给“做好事”有了一个更好的庇护。弘扬正气,重判讹诈者,让我们看到了正义。
蒋婆婆案件却没有那么简单,“全家死绝”的赌咒让案件再一次陷入僵局。如此毒咒,让人不寒而栗,先前证实老人说谎已成谜团,到底是三个孩子在说谎?还是老人在说谎?是孩子撞倒了老人,还是老人自己摔倒反讹孩子?传统道德底线遭遇无情的冲击。
老幼病残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道德上,都应该给予保护,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看到摔倒的老人,都要“扶一把”、“让一让”的理由,可是现在“扶一把”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让我们陷入争议中,让我们缠上了官司,让我们“有苦难言”,更让我们无法面对那些“摔倒的老人”。
面对“摔倒的老人”我们胆怯了,扶与不扶成良心的上折磨,教育孩子也让我们“左右为难”,尽管我们还相信绝大多数的老人,是不会倚老卖老,敲诈勒索的,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缠,谁又会让自己的善心换来烦恼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许是徘徊在扶与不扶的人们众生态吧。
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事件频发,是社会发展的畸形现象,是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现在有些生活无着落、经济来源少、没有儿女照顾的老人,他们也想安享晚年,也想过着富裕的生活,但是原本就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了,比不得年轻人能拼生活。儿女无暇照顾,只有自己去想办法去补贴一些生活,又因为自己年迈,是很轻易博得同情心,才有了欺诈的行为。
但也不排除有些年轻人因为莽撞而撞倒老人,又不想且害怕承担责任。到底是被撞还是撞人,目击者成了最重要的拨开迷雾的人,因此“扶老人”需有证人,成了保护自己反讹的让人无奈的方法。可是谁又会在危难之及去找证人呢?做好事变了味,伤的不只是我们,更是坚持了几千年的道德伦理。
中国的传统道德,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对人要善良宽容,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但精神上却匮乏了,敬老爱幼需要我们用法律来解决,摔倒的老人,成了我们的无奈我们的争议。扶起老人的孩子,又成了事端的“肇事者”。
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冷漠已不再是袖手旁观,而是一种自我保护,善良与同情的吝惜,或许我们早已忘记我们也曾经幼过,弱过,病过,将来也会老,也需要得到帮助,也需要那举手之劳的善举。帮助别人,有一天我们也会被别人帮助,伤害别人,也许也会被别人伤害。
“摔倒的老人”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薄弱的一面,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也许有一天,摔倒的是我们自己的亲人,无人敢扶会不会让我们一样绝望?尽管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我们一样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尊敬老人,帮助老人,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