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是某小学名校一年级的家长,她告诉我,最近给孩子报了几个班,她自己也亲自辅导孩子,她说虽然孩子很辛苦,但没有办法,现在小学不象以前咱们上的小学,一年级数学里就有代数和几何,有些甚至她都不懂只能找老师辅导。
一年级的孩子就要上辅导班,现在的教育为何如此让人不解和迷惑?看着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用力的写字、为成绩高低或欢喜或伤心时,我想到了我们以前童年,那个时候除了玩就是做游戏,就是在学校也没有那么多的作业、考试和压力,而现在的孩子们,每天早已被拼音、识字、数学、英语、艺术排得满满当当的,那些本来应该享受灿烂童年的小孩子们,留在他们记忆里的,却只有枯燥无味的课本和严厉的训导。
中国家长信奉不能让娃娃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也滋生了“超前”教育的温床。但让人担忧的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达到了家长的要求,并考上了理想大学,可是他们的行为习惯、情商却早已低龄化,他们不得不从头开始学习课本之外的知识,这难道就是家长们和社会想要的结果吗?
在竞争力日渐增强的今天,中国家长们抚养孩子的目标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悄然改变,孩子教育更成了压在每个家长心里巨大的石头。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前程,将来能生活的好一些,于是较高的起点也成了家长们的希望:幼儿园小学化、小升初拼爹拼实力、而超前补课更是方兴未艾,教育投资被日益功利化,这给普通家庭增加了无形的负担,许多人甚至放弃了自己的追求,把精力和财力更多的投向孩子们。
其实很多家长也知道超前教育弊大于利,也觉得超前教育只是揠苗助长而非开发智力,但是社会风气已经助长超前教育越演越烈,家长们已没有退路,当教育已非教育,家长们除了焦虑更多的便是担忧。
“小时候我就总是在想,将来是考清华还是北大”,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就这样被压在沉沉的学海中了,这是他们无法摆脱的悲哀。听过一句话,“生活在十几亿的大国,一生都要在竞争中渡过”,这样才能让自己让孩子们安稳的生存,这是很多家长的观念,但这样做,只能是满足了家长,损伤了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