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要)见一男子抢劫女子的包,魏先生追上去帮忙将男子制住,将包夺回。不料,被抢女子连声“谢谢”也没说,拿起包转身就走。目睹这一切的儿子拉着爸爸的衣角说“以后不要多管闲事了”。

北京的一场最强暴雨,牵动着中国无数民众的心,而在暴雨中出现的“最美精神”,更是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危难时刻的大爱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赞扬歌颂。可是,今日的新闻“父亲见义勇为遭冷遇儿子劝别管”又让我们感觉到了寒心和冷漠,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为何见义勇为会遭受冷遇?又是谁让12岁的孩子如此冷漠?
儿子是否应该劝阻父亲不要在管闲事,成了争议的热点。有人说,12岁的孩子就有如此冷漠的心,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重原因造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成长为什么样子,都是父母教育的结果。如今独生子女多,娇惯宠爱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所以当他们目睹父母所做的行为不受到认可时,他们自然会显现出冷漠。也有人说,孩子这样做是对的,是在保护自己的家人,他会比成人更看清社会。
孩子为了保护父亲,让其别管闲事,我认为不是孩子太冷漠,是这个社会风气所造成的。如果那女子在事过之后,能稍微表达一下感谢,而不会让做好事的父亲那么尴尬,孩子肯定也不会如此心寒的对父亲说出“不要多管闲事”的话来。
“彭宇案”、“关我屁事”这一系列事件让多少人伤透了心,而“别管闲事”又让社会文明和做人的底线一再失守,当人心越来越冷漠,当见义勇为变成“见义莫为”,如今,谁又愿意给自己惹“麻烦事”呢?有人说,为了保护自己,做好事时最好有证人,当有人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还要先寻求保护,这样的自我保护让国人多么的悲哀!甚至连孩子们都学会了,社会道德将何去何从?中华传统美德将何去何从?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如果有人冒着危险帮助我们,我们理应感谢人家,这是做人最基本道德。可这位女子,包被抢,人家见义勇为,冒着生命危险从歹徒手里把包夺回来还给你,连一句谢谢都没有,用冷漠相对,难道别人就理所应该帮助你吗?让未成年的孩子看到这样的事情,孩子心里有了阴影,你难道不觉得羞愧吗?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爱自己,也要爱别人,爱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却没有给孩子一个和谐正义的社会环境,来守护孩子的爱心和勇气,不知何时起我们甚至纠结是否该教育孩子去见义勇为,文明社会遭受了挫伤,这是我们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时代的悲哀。
父亲见义勇为值得我们赞扬,孩子劝说别管闲事,做父亲的应该及时教育,虽然有的时候好人真的难做,但我们依然需要告诉他:“别人不说谢谢心里很难受吧?所以受了别人的帮助或恩惠要向人家说谢谢,这样才能打消孩子的冷漠态度,让孩子认为,是我们做对了。因为任何一个父母都懂得孩子有优良的品德对他们一生会有怎么样的好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