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潜规则你知道多少?

(2010-03-21 21:32:23)
标签:

宝贝

亲子

育儿

杂谈

 

幼儿园潜规则你知道多少?



   [事件]3月10日,从上午开始,100多位家长就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排队,直到寒冷的雨夜来临,他们也不愿离去,为的就是能抢在其他家长之前,为自己的孩子报上名。他们有的披着棉大衣,有的带着保温杯,坐在幼儿园的大厅里。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觉得一天一夜的排队值得。(相关新闻见现代快报3月11日报道)

    

    看到这样的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的惊讶?随之是感叹?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在南京才有的,各地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只是家长们为了孩子们的前途,不去追究不去计较罢了,但是心里其实都是在喊冤,在愤愤不平而已。

 

   在甜甜三岁之时我就在留意观察幼儿园了,市里有几家幼儿园是很出名的,我也打听过那些幼儿园的情况。一同事和我说起她们那有一家幼儿园,是需要提前二、到三年才能排上队的,当时她为了送孩子去这家出名的幼儿园,也是颇费心机的。我和甜爸说起这件事,甜爸说,那家幼儿园他曾经听人说过,那里都是当官的孩子们才能去的,老百姓若想去,还真的要排几年队才行的,但是当官的就不一样了,打个电话说一声,孩子就可以随时去的,那个幼儿园大家背后都叫“官员幼儿园”,不了解情况的还真以为是公立幼儿园呢。

 

  其实这就是社会潜规则,中国在幼教方面尤其是很明显很严重。家里有孩子的父母们都或多或少遭遇这样的潜规则。你不是想送孩子去好学校吗?可以啊,有几条路你可以选择:要不就是找关系,找个厉害的关系,孩子上学很顺利而且花费少,你大可不必担心什么划片入学之类的。还有就是花费高价,多出一些赞助费,拿出个几万来,好学校好班级随你挑选。你要是老百姓,没有当官的亲友,也没有很多钱,那么你就乖乖地把孩子送一个普通学校去,不要眼太高了,也不要心里不平衡。

 

   幼儿园是孩子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孩子是父母掌中的宝,只有多少有条件的,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去一些环境好、师资雄厚的幼儿园,但是一个城市大都只有几个出名的幼儿园,而这些所谓的好幼儿园,普通家庭是进不去的,一般都需要托关系。前一阵子,有一同事就准备把孩子送市政府后面的某家幼儿园,这家幼儿园是公立的幼儿园,不仅是高价的,而且不找关系一般是进不去的,因为太多的家长都想把孩子们送到那去的,于是她就找了那个在市委给领导开车的哥哥,这样,孩子自然是进去了。

 

   家长们之所以在公立和私立幼儿园中纠结着,除了考虑到费用问题,考虑更多的还是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否快乐成长。我所知道的公立幼儿园大都是要收“照顾费”的,家长们给班主任悄悄塞一些钱,要求她们对孩子多照顾多关照一下,老师们会因为收费多少而看情况照顾孩子。弟媳曾经给我讲过,她送小侄女去幼儿园里,背后给班主任一些钱,班主任对小侄女就特别照顾,她有一次在外面看到小侄女被安排在第一位,而且老师还对她很好喂她水喝。这就是“照顾费”换来的好处。私立幼儿园大都是自己开设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多给“照顾费”,甜甜4月上的小园,就是一家私立幼儿园。我曾和她奶奶谈过,要不要多给一些钱。她奶奶说不要的,她们为了招揽你,是不需要多给钱的,她们还怕你不上她的园呢。

 

  瞧瞧,除了“托关系”,“照顾费”也是其中的潜规则了。家长们忧虑重重,社会如此,我们的孩子们在人生的第一步上就遭遇潜规则,这样的不平等,会不会给孩子形成畸形的价值观?会不会让他们从小就觉得,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人有钱就万事OK了?

 

   家长们尚且能忍受了这些潜规则,那么另外一个潜规则不知道能不能忍受得了?每年的开学,收费标准都会贴在学校门外,一个学期多少钱都一目了然。幼儿园也一样,也有收费标准。我曾经咨询过甜甜九月份上的公立幼儿园,园长告诉我,一个学期伙食费130元管理费120元,我以为就这么多了。虽知到一朋友告诉我,她的孩子现在上中班,这个园一学期下来,怎么也得600多,而且是三天两头的收费,不是什么剪纸费就是书本费,一般也就是给一个收据根本没有正式发票,有时候收据都没有。我说,标准不是市级示范园每月130元吗?怎么又会收那么多?她说,那些都是国家定的,如果只收这点钱,她们还怎么办园呢?想想也对啊,如果她们只收一、二百元,她们办园图什么啊?谁来养活她们呢?“巧设名目乱收费”看来又是其中的一个潜规则了。

 

   曾经让我很费解的事情,就是同事常常给她孩子的老师办事情,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在看到她忙里偷闲地在为孩子的老师设计试卷,打印书稿,问她是给谁办事?她很自然的说是孩子的老师。这老师真是会找人啊,知道这位家长有这样的优势,但是也不能天天这样为老师服务啊。我曾经和甜爸说过,我工作单位响亮,以后甜上幼儿园,就教她告诉老师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老师自然会对她刮目相看,甜爸说,你算了吧,不要总是给自己找事情,现在的老师啊,惯不得,你一件事情不给她们办好,孩子可就遭殃了!孩子的成长是全靠我们做父母的还有自已的努力,靠老师是靠不住的,你们同事的做法很不对,以后她会吃亏的。看来“拉拢关系”也得讲究方式方法,尽管这一潜规则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经常得用,但也得“科学”的用,“聪明”的用。

 

   俗话说的好“穷不能穷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真希望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能进一步的规范,幼教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国家应该予以重视,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在优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让幼教少一些潜规则多一些学前教育投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