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甜甜妈妈)
当全家人还在回味着端午节的粽子飘香,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到来了,三天短假前夕就从单位拿到了儿童节的补助资金,一张百元钞票,意味着全社会对儿童的关爱。“送孩子什么礼物好?”是让如今所有妈妈们都头疼的问题,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缺吃不缺喝不缺玩,平时和过节一个样,众多妈妈们无不感慨:现在的娃娃们就是幸福啊!哪里象我们的当年!对于七十年代的我们来说,童年早已是记忆中的回忆,儿时的欢乐和梦想随着时光的流逝沉淀成岁月的烙印,只有在孩子们的身上,我们才能依稀记得我们那时的儿童节,和遥远的童年。
七十年代是一个充满激情、动荡、迷惑、追求、变着法子自娱自乐的年代。 而七十年代的六一儿童节,同样有着那个时代的特征:
最苦的儿童节。每当到六一儿童节,我们就早早的起来,穿上妈妈洗得干干净净的白衬衣和蓝裤子,带上在枕头下压平的红领巾,跨上军用水壶,带上宽边白色凉帽,穿上用白石灰抹白了边的黑色单边鞋,一路小跑来到学校,此时的校园早已站满了一队一队的学生,大队指导员在组织各班的大队长、二队长清点人数,班长嘴里吹着口哨,招集着自己班的学生。乱轰轰了很长的时间,终于在各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出发了。记忆里的一次儿童节,主题是“模拟万里长征”,就是要走很远的地方,不能坐车。我们班在化学老师的带领下,两排四十左右个同学整整齐齐地出发了。班长举着红旗走在最前面,老师推着自行车走在后面,过马路的时候,行人们都会停下来,让我们先走过去,那个时候很有些自豪的感觉,走起路胸都挺的高高的,也许是故意让大家看到那鲜红色的红领巾吧!刚开始走的时候还行,和大家唱着歌,手拉手,但到来腿就不听使唤了,慢慢地越落越远了,老师几次陪着我一起走,后来看到我实在走不动了,就干脆把我抱上她的那个二八自行车,驮着我走。忘记了当时去的是什么地方,但是记得那是一个荒野郊外,毒辣的太阳把我们烤得快熟了,军用水壶里的水还是和离家时一样的温热。因为是纪念长征,除了馒头、咸菜和水老师不允许带任何食物。虽然是生在七十年代,但依然受不了这样的苦和累,在酷热的太阳下,狼吞虎咽的啃着硬馒头。
最兴奋的儿童节。也是初中时代,也是同样的儿童节,班主任带领我们去当地一个古庙郊游,记得那是一座山,我们要跨过庙门攀登那个高高的山。在一座小山坡上,班长早已把一些写着礼物的纸条藏好,让我们大家去找。我们都怕找不到纸条,早早地就冲向山上,谁也不管谁,到处翻着石头、杂草堆。见到有的同学都找到了,高声呼叫“我找到一个了”!这一声喊我们都心荒荒的,生怕找不到,但越急越找不到。找到纸条的同学都去班主任那里领东西了,很羡慕的看人家领着铅笔橡皮,喧耀着到处显摆。那个时候的童心真是率真,尽管同学如此喧耀,自己的心里还满怀着和他们一样的高兴,虽然后来自己可能只找到一个纸条。玩累了,我们下得山去,远远的看着有一处农家,口唇干裂的大家都直奔而去,等我到时门口早已排成长长的队,终于轮到我进去了,原来这是一户贫穷的人家,一个大坑、几个柜子,还有一口大缸。前面的同学拿起瓢舀水咕通的猛喝,我也正欲舀一瓢水,但发现缸里躺着一只死蛾子,我当时恶心的要吐,但还是忍住了,想想很多同学都喝了,我怕什么,于是闭着眼睛喝了几口。
最生动的儿童节。“击鼓传花”好象是七十年代的一个特征,无论是什么活动都离不开它。我记忆中的一次儿童节,天气有些阴暗,老师就组织我们在班里活动。同学们动手把桌椅靠着两边的墙摆好,靠讲台的这边也要摆一排桌子,桌子上放一些山楂条、西瓜子,和几个香焦,每个桌子上还要放一份。我们自己从家里带一两个凉菜,我记得当时我带着是一盆凉拌“心里美”,有的同学还带着拌豆芽。活动开始了,第一个节目就是“击鼓传花”,用绸子扎成的花在鼓声停时,传到谁的手里谁就表演节目。当时我很害怕自己表演节目,绸子花传到我手里时我快速的扔给旁边的同学,有几次都掉在地上,我也不管它,反正不在我的手里。每当有同学拿到花,我们都高兴的大叫,嚷嚷着让他们表演节目。会唱歌的同学就唱歌,会说相声就说两句相声,什么都不会的就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然后他兴致勃勃的坐下来看着我们焦头烂额的想着答案。随着阵阵鼓声的敲响,似乎连窗外的大树都被我们的欢乐喧染了,摇曳的树叶哗哗啦啦的响个不停,好象是在我们助威。
最遗憾的儿童节。还记得上小学五年级过六一儿童节,正好赶上我生病,一个星期没有来学校上课,谁知道这段时间里,班里就组织了“方块队”演出,定于周六参加学校汇演。听说这个消息,我不顾身体虚弱,跑到了学校,可是班主任早已安排好“方块队”的队员,而且没有我。我心里失落到底,同桌的同学看到我难过的样子,要我去和老师说,可那个时候我认为老师都定好了,肯定不会改变了,也没有勇气和老师说。只好遗憾的坐在教室里,看着操场上的同学们穿着白色半袖和蓝色的短裙,手里拿着漂亮的五颜六色的花环,走来走去,还在一声一声的哨声下喊着口号,没有和同学们参加到班里的活动,让我非常的伤心。那是我最遗憾,最伤心的一个儿童节,我永远永远都忘不了。
那个时候的儿童节,大多以郊游、学校演出、班里组织活动为主,不管是哪种形式,我们都能收获到快乐,而这份快乐自始自终陪伴着我们成长。
七十年代的难忘游戏。“六一”是儿童们的节日,除了学校的这些活动之外,回到家,永远玩不累的我们依然会约好小伙伴,去同学家玩。
(1)翻骨头子。当时的游戏是很多种的,最喜欢玩的有“翻骨头子”,就是扔一下小皮球,然后把骨头子翻一个方向,四个方面都翻一遍之后,在全部抓起,看谁翻得好,女同学都会玩这个。

(翻骨头子)
(2)弹玻璃球。谁说玻璃球是男同学的专利?我们女同学也非常喜欢那个五彩的、亮亮的玻璃球,还有弹到洞里的那份洋洋得意。

(弹玻璃球)
(3)跳皮筋。三个人就可以玩的游戏,是我们女同学最喜欢玩的游戏。一根长长的皮筋,两个人撑起来,另一个人边跳边唱。那个时候唱得最多的就是“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跳皮筋)
看着宝贝一天天的长大,一天天的懂事,我们做父母的心里既幸福又开心,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让我们在这个属于孩子自己的节日里,一起陪孩子疯,一起笑,带着孩子快乐的同时,也寻找寻找我们曾经的“六一”儿童节和童年时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