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老公常说,咱家的宝贝胆小挺小的,别看她在家里厉害,出去象绵羊一样,话都不敢说,以后得好好锻炼她。对于这个事情,我则不那么认为,小孩子胆小是正常的,面对从没有见过的人和物,或者什么事情,孩子天性的那一面就表现出来了,她没有见过那些东西,她则不敢去看也不敢去说,更不敢去接触,而通过几次刻意或者无意的接触,她的心里就知道没有什么可怕的,自然而然的就变得大胆起来。说到底,我认为宝贝是见得太少,接触的人也少,平时除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便是爸爸妈妈,小圈子的生活让她难以适应新鲜事物,见到陌生人,她不会象大人一样表现的“见面熟”,而表现出来的就是怕说怕做了。
我想,宝贝表现出来的胆小,很可能和我们呵护有关,因为是第一个孩子,视为宝贝,同时又没有经验,遇到情况就什么都怕,怕她这样怕她那样。宝贝大一些了,又不让她动这动那,怕伤着她。久之,宝贝在我们“时刻监督”下长大了,也养成了胆小的性格。不管是天性还是后天,这一切都与父母的养育分不开,与宝贝生活的环境分不开。
宝贝渐渐长大了,可以出去玩了,只要宝贝身体好,每个周末,我都会带她去公园里花园玩一玩,看看小朋友,看看花花草草。记得一次在公园,有一个比她大一些的孩子好几次粗鲁的拉她胳膊,当时她挺不高兴的,但她不敢怎么样人家,只是磨磨蹭蹭的走的那个孩子跟前,伸出手来轻轻的打了一下,还是边看我边打,当时我也没有阻拦她,我觉得在小孩子的世界里,让她们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情。没有特殊情况,不去参与她们的行为。婆婆家来了一个小姐姐,宝贝都不和她说话,也不和她玩,小姐姐说她是“胆小鬼”,为了这事,她还打电话给我,我问她,为什么不和姐姐玩?她说,因为我胆小。呵呵,真是童言无忌啊。
奶奶和姑姑一直在教宝贝,让她变得胆大些,甚至还教她打人,而宝贝随性打她们时,她们竟然很开心,以至去鼓励。我对这样的方式不太赞成,但是又不好说什么,虽然方法欠妥,毕竟也多少能锻炼宝贝的胆量。我最欣赏弟弟锻炼孩子的方法,每次家里来客人,弟弟都会以各种借口比如说拿打火机这样的事情让三岁多的小侄女去客人面前,或是经过客厅,说是锻炼锻炼她。看着小侄女很自然很随意的取回东西,我想,这样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方法,在实践中锻炼,在熟悉的环境中去面对陌生人,既能给她壮胆也能考验她的应变能力。
记得曾经和同事聊天说起世界各国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记得他们说,外国人对孩子就是尽情放手,任他摔打,而中国人则是千方百计的护着孩子,后面老是跟着一个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孩子怎么可以勇往直前呢?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温室里,遇点风雨马上就不行了,就要家长去解决,自己则退缩在温室里,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怎么去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呢?有很多的例子也都说明了这一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一切都让父母带劳,等父母去世后,他却什么都做不了,没有依赖没有靠山,只能是等死了。依赖和胆小是同胞兄弟,二则是分不开的,依赖过渡则导致胆小若鼠。不正确的去对待依赖,则永远也改变不了胆小的性格。
除了依赖,还有信任、自信、能力这些同胞姐妹,我们要信任孩子,相信他们会做的很好,放手让他们去做,一次不成功,两次、三次,成功后的孩子还会惧怕吗?我们都说,自信是失败的天敌,有了自信,就有了胆量,有了胆量,想要做的事情就会做好。在信任、自信的同时,还要有能力,会做会干会表现,我们的孩子们还有什么害怕的呢?
今天老公和我说,宝贝使劲的拽圆圆小朋友的胳膊,圆圆比宝贝大二个月,被拽疼了,去告她妈。宝贝对人家说,我和她玩,她不和我玩。回到家,和奶奶得意的说,你看,我还行吧!言外之意,她能欺负小朋友了。虽然我被老公说乐了,但心里还不是滋味,宝贝长大了,胆子也大了,但也不能欺负人家小朋友啊!人不欺我,我不欺人,这向来是我的做人原则。但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常被同学欺负,和她们打架也打不过,总是受气包,还不都是因为自己胆子小嘛!我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和我一样胆小如鼠,宝贝大一些,她也会明白这个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