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修行”记

标签:
旅游金山寺法海镇江白蛇传 |
分类: 图片文字 |
我于今年3月11日曾经赴扬州一游,翌日回来时从镇江换的车子,故而得以到金山寺参禅礼佛(实际上就是去拍摄金山寺的风光)。回来后曾经将部分照片发在微博上,颇得好评。今日无事,将它们发在这里,作为一个纪念,给各位来访的读者看看。
http://s1/middle/48e45ccanc67af093ec80&690
首先是万里长江,我从扬州市乘坐公交车前往镇江,票价13元。
http://s1/middle/48e45ccanc67af2ea0bd0&690
著名的金山景区
http://s14/middle/48e45ccanc67af569c37d&690
遥望江天禅寺
http://s2/middle/48e45ccanc67afe1e6281&690
镇江金山素有“雄跨东南二百州”的说法
这里引用一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介绍镇江的文字:话说这九千三百里扬子大江,远接三江,却是汉阳江、浔阳江、扬子江。从四川直至大海,中间通着多少去处,以此呼为万里长江。地分吴、楚,江心内有两座山:一座唤做金山,一座唤做焦山。金山上有一座寺,绕山起盖,谓之寺裹山;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这两座山,生在江中,正占着楚尾吴头,一边是淮东扬州,一边是浙西润州,今时镇江是也。
这段话既介绍长江,又说明金山寺和焦山寺的形象。可惜漏了北固山和甘露寺没有提及。当然,现在的金山,和当初的金山寺不大一样了: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江心的岛屿,曾被称为“江中一朵芙蓉”。由于长江江水流变迁,清道光年间开始与南岸相接,遂成为内陆山。现在,金山雄峙于长江南岸,镇江市区西北,山势巍峨,景色壮丽,登临俯视,长江浩瀚。就是说,现在的金山就是一块天然的半岛,不是人工堆积修筑的路。当然这对游客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去焦山、北固山就要坐轮渡前往,又是一番风景了。
金山景区虽然不小,但是主要还是以金山寺(江天禅寺)为主经营的。这座金山寺,在历史上、民间传说中,都颇负盛名。《白蛇传》自不必说了,其他的还有《西游记》小说中唐玄奘被收养出家、《说岳全传》里梁红玉擂鼓战金山、清代郑板桥和金山寺势利方丈的故事,全都令人向往。所以即使李星兄劝我直接去焦山,我还是选择先上金山一游(焦山到国庆节时,或可前往,或者再改日前去),关键金山寺的诱惑力太大了。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据《金山志》载:“山有佛寺,始建于晋明帝时”,即公元323—325年间。初建时又称“泽心寺”。南北朝梁武帝特重佛教,曾于天监四年(505年),亲自到金山寺参加水陆大会盛典,这是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开始,也是当时佛教中最大盛典。宋代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年),明僧佛印住持期间,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佛印亲自主持,规模宏大;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四明仁仰慕金山水陆法会,而施田百亩,与四明东湖月波山专建四时水陆;元朝延祐三年(1316年),朝廷在金山寺举行盛大水陆到场,命教、禅、律三宗诸师说法,参加僧众达1500人。可见,金山寺的水陆法会在历史上便享有盛名。金山寺也因此而名声日盛。
清代,康熙帝曾为其题写“江天禅寺”的匾额,所以金山寺又叫江天禅寺。不过还是以“金山寺”的名气响彻中华。
http://s9/middle/48e45ccanc67b3a5125f8&690
金山江天禅寺
http://s11/middle/48e45ccanc67b47df48ea&690
这张花洲泠泉让我想起了三河的鹊渚游廊了
http://s10/middle/48e45ccanc67b4db15899&690
这是侧面拍摄的花洲泠泉
http://s8/middle/48e45ccanc67bec33c2b7&690
再来一张没有我的正面图
这里插一段关于金山百花洲的介绍:顾名思义,百花洲以花得名,以花扬名。徜徉在百花洲,虽然诸多花的品种,很多游客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每一种花的高雅与芬芳,却给人带来了别样的意境。穿梭在百花丛中,感受百花洲迷人魅力,改造后的百花洲真的让人不虚此行。百花洲改造工程于2009年6月18日开工,改造面积2万余平方米,新建水月轩、亲水漂台、紫薇花架及曲折长廊等园林景观建筑约600平方米;改造地形3000余立方米,修缮虚花渡、溪月厅及门楼等古建筑;种植鸡爪槭、银杏、桂花、刺骨冬青等乔木17余种近700棵,配置垂丝海棠、樱花、连翘、白玉兰、紫玉兰、丁香、腊梅、梅花等花木近百种,栽植万年青、南天竹、金山绣仙菊、三色堇等地被35种约8000余平方米,形成了四季有绿、四季有花、花木扶疏、百花争艳的植物景观效果。当然,这跟我没关系。我到的时候,因为时节太早,花还没有开放,只能长叹一声:我辈无缘啊。
至于南泠泉,则是金山又一有名的经典景观,号称“天下第一泉”(江苏省独占两大名泉,天下第一泉在镇江金山,第二泉在无锡惠山,把个泉城济南都比下去了),是茶圣陆羽所定的。可惜当时那里铁将军把门,未能近观,更别说喝上两口了。
由于我当天上午才去了瘦西湖,到金山的时候已经3点多了,已然有点晚。此时并非旅游旺季,但是由于刚刚遇到晴天,又是周末,所以金山寺里还是有着很多香客的。江天禅寺外照墙上,镶嵌着着一块小碑:“民不能忘”。上面记载比较清楚:是光绪三十二年,当地的民众为了纪念当地一位姓郭的观察(即道台)的德政而立的。
http://s11/middle/48e45ccanc67bb5cc50aa&690
民不能忘
没想到我的本家里还有这样的好官,心中当时一热。老百姓肯自发为某官员立碑,说明该官员配得上如此殊荣。
金山寺的山门是向西开的,为何如此,传说的典故是这样的:据传很久以前,金山寺的大门也是坐从朝南,而金山寺屡遭火焚,山门口也经常会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当时金山的当家和尚深感不安,觉得此事有点蹊跷,便请来一位云游和尚卜算。云游和尚在山寺前后转了一圈,对方丈说:“师傅,您这山门朝南直对天上的南天门,得罪了玉皇大帝,必须改向。”方丈听后,连连合掌曰:“罪过!”于是命人将山门改成现朝西的门向。
传说毕竟是传说,金山寺山门朝西是有其真原因的。据史料分析,当时的建筑师建筑朝西山门是有用意的。因古代金山屹立在扬子江心,游人透过朝西山门放眼望去,便见浩渺大江奔腾而下,正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诗意。这正可谓建筑师的独具匠心所在吧。
进入江天禅寺,一进山门就是天王殿(和大多数寺庙一样,不见守卫山门的哼哈二将)。金山寺的佛像、雕塑则偏宏伟,不同于其他寺院的小巧。
http://s9/middle/48e45ccanc67ba53574d8&690
弥勒佛祖笑口常开
http://s7/middle/48e45ccanc67ba6ad6826&690
增长天王也是一剑指着别人的
http://s11/middle/48e45ccanc67ba85010fa&690
东方持国天王有个与众不同点:这里的彩绘天王是白脸,不是惯例的蓝脸
http://s9/middle/48e45ccanc67ba9dc6fd8&690
除了寒山寺的“曾志伟”广目天王,数金山寺的西方天王样子最不凶恶
http://s3/middle/48e45ccanc67bace5c322&690
毗沙门天王永远是发财者的最爱
http://s15/middle/48e45ccanc67baea75f5e&690
韦驮菩萨为啥没有雕像?待会揭开谜底。
这六位自然就是天王殿的主人了。彩绘的天王像令人肃而起敬,不顾古怪的就是韦驮菩萨为啥没有雕像?其实很简单,大雄宝殿左侧,方丈的西侧有专门的韦驮殿。但是由于那里写着“游客止步”,所以我就没去凑热闹了。
大雄宝殿前,见到很多人都在那里准备礼佛。进去一问才知道马上要办水陆会。佛经讲的是渡众生,超度亡灵,所以寺院时不时有此举,即使在当今社会,也不例外。
http://s8/middle/48e45ccanc67be27bad27&690
我在大雄宝殿前留影
http://s13/middle/48e45ccanc67be4371b3c&690
三世佛(都一样,所以只拍摄了释迦摩尼佛),桌上供奉着二十诸天像
http://s7/middle/48e45ccanc67bf71bc446&690
僧侣们商量着马上就要开始诵经
金山寺的十八罗汉像,是迄今我见过的最大的十八罗汉像。栩栩如生的造型,令我感叹:人类的艺术功底真是无穷无尽。现特将其呈现如下:
http://s12/middle/48e45ccanc67c0297a65b&690
http://s6/middle/48e45ccanc67c057347c5&690
http://s8/middle/48e45ccanc67c097d1427&690
http://s15/middle/48e45ccanc67c0be3cf4e&690
http://s10/middle/48e45ccanc67c10db2fd9&690
http://s2/middle/48e45ccanc67c12ccb111&690
http://s15/middle/48e45ccan7a3f9bc1023e&690
http://s5/middle/48e45ccan7a3f9c14f274&690
http://s1/middle/48e45ccanc67c3d61ab00&690
http://s15/middle/48e45ccanc67c3f761c7e&690
http://s11/middle/48e45ccanc67c421e1cea&690
http://s11/middle/48e45ccanc67c4434e13a&690
http://s7/middle/48e45ccanc67c475fee26&690
http://s7/middle/48e45ccanc67c4c29ca76&690
http://s13/middle/48e45ccanc67c5920d17c&690
http://s2/middle/48e45ccanc67c5e710dd1&690
http://s15/middle/48e45ccanc67c7abb68be&690
http://s5/middle/48e45ccanc67c67bd7414&690
回来后我一查资料,才知道原来的大雄宝殿在1948年毁于火灾,现今的大雄宝殿是1990年修复的。也就是说,以如今的建筑技巧和财力、物力,当然能够创作出如此精妙的雕像来。
不过金山寺并无文殊、普贤以及迦叶、阿傩的形象。可以说,我见到过的寺院,佛像造型几乎没有重复的。明教寺、广济寺、西园寺、寒山寺、云岩寺还是金山寺,各具特色。
三世佛的背后是三潭海会观音像。自然也少不了善财龙女与善财童子两边陪伴的形象。
http://s16/middle/48e45ccanc67f1c868c2f&690
http://s11/middle/48e45ccanc67f1df2058a&690
http://s4/middle/48e45ccanc67f1f2f5bc3&690
大雄宝殿后就是藏经楼,登上藏经楼,举目眺望,可以见到西面的方丈住所。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保存着7块乾隆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内有四宝室,陈列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诸葛铜鼓、东坡玉带和明文征明绘金山图。此外还有财神殿和地藏殿。
http://s4/middle/48e45ccanc67f55d3d053&690
http://s11/middle/48e45ccanc67f58bf841a&690
http://s8/middle/48e45ccanc67f5da08bd7&690
http://s2/middle/48e45ccanc67f63746a41&690拍完这张照片后,我对看守的师父说了一句:打扰您清修了。
http://s15/middle/48e45ccanc67f4530dfbe&690财神原本系道教神祗,但是金山寺供奉财神,是独有的景观
http://s9/middle/48e45ccanc67f46209348&690
http://s14/middle/48e45ccanc67f48fde10d&690
http://s4/middle/48e45ccanc67f7e656ca3&690
在来金山寺之前,还从未听说过五世佛。这次在金山寺算是开了眼界:从左至右这几位佛的次序是:不空成就如来、毗卢遮那佛、宝生如来、阿弥陀佛与不动如来。
据闻,这五世佛代表着一切成就、自性清净、增益行愿、平和安适与法性不变。
http://s13/middle/48e45ccanc67ffec6c30c&690站在夕照阁放眼望去,极目楚天舒。真可谓江天一色无纤尘。
http://s4/middle/48e45ccanc68001458e63&690雄镇江流
http://s10/middle/48e45ccanc68003741379&690
回眸大雄宝殿后门,有“度一切苦厄”的字样。
不过我到金山寺的第一目的,却是寻访法海祖师的“古法海洞”。为此我舍弃了留云亭和妙高台,还有道家文化韵味的仙人洞,特地向慈寿塔和古法海洞进发。由于有着《白蛇传》的先入为主,在我的映像中,对法海一向不太好,认为他是个大反派。而且关于许仙、白蛇的亲事,我感觉就像现在的某些青年男女,“人妖殊途”就是“条件不符、地位不一样”的某种神话形态反映。常言道“宁拆十座庙,不拆一门亲”,所以法海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能好起来吗?
当然我说的是《白蛇传》里的法海,和真的法海祖师(裴公)不一样。我先参观了慈寿塔,该塔原为一对,几经战火、天灾,已经毁了一座。剩下的这座则是光绪年间建造的,共有七层,取佛家七级浮屠的意思。
http://s8/middle/48e45ccanc6802dfba307&690遥望慈寿塔
http://s4/middle/48e45ccanc680311b2383&690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到慈寿塔全貌,也可以感受“寺裹山”的风韵
http://s16/middle/48e45ccanc68032f3fb7f&690塔门前
http://s2/middle/48e45ccanc68035058941&690这是金山寺关于慈寿塔的官方说法
http://s7/middle/48e45ccanc68049fedc66&690这是宋代高僧佛印的山房
法海洞则是正史上裴公法海祖师的打坐、修行场所,内有一石雕法海祖师坐像。雕像面容确实有点冷冰冰的,不那么近人情。但是考虑到裴公原本是一位得道高僧,本来就不应有喜怒哀乐才对。
http://s10/middle/48e45ccanc68071e56fb9&690
http://s11/middle/48e45ccanc68072ff1eba&690
http://s12/middle/48e45ccan7a4007c817db&690
在头陀岩,记载了法海的事迹:生而异颖,胎素不群。行头陀行,精炼形神。清斋一食,六时危坐。每入禅院,降龙断臂。重兴殿宇,功成身隐。
古法海洞前的僧侣,他的讲解非常动听
我在法海祖师面前“合十修行”
说白了,真的法海祖师是不会要我这种没有慧根的嗜肉者,人家是胎里素。我也受不了这些清规戒律的。不过据那位看守法海洞的师父介绍:法海祖师原是唐宣宗时宰相裴休之子,因其母信佛,在娘胎里就不吃荤。裴休笃信佛教,便送子出家,取名法海。法海自幼礼佛,出家后作为一个佛门弟子,很好的遵守了清规戒律,不敢有一丝怠慢。他见东晋时创立的金山寺已然破败不堪,就设法募捐化缘,重修该寺院。相传,法海有一天在江边挖土,竟然挖到了一批黄金,就将黄金献于皇帝。皇帝念其不贪,敕命将黄金返回作修复寺宇之用,并赐名金山寺,由法海住持。而法海则在重修金山寺后,归隐不见,从此再没有人见到他的踪影。
这则传说与《白蛇传》里的记载大相近庭。不过真实的高僧,就应该像法海一样,只为佛法,岂能贪图功名富贵?这才是一个佛门弟子的表现。
在法海像前上香跪拜并“合十修行”后,我本人觉得也沾了点“佛气”。笑呵呵的前往白龙洞古迹那里去。白龙洞离玉带桥和御码头不远。御码头在金山北有十三级台级,原作伴月式,两边护有石栏,清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先后几次来金山都由这码头上岸,故称“御码头”。
御码头向北,就是大名鼎鼎的白龙洞了。白龙洞外,有一尊青白二蛇的雕像。白素贞与小青正在商量着什么,似乎法海不放人,她们就要水漫金山——这就是“水漫金山”的前奏。
http://s9/middle/48e45ccanc680aee05878&690从这幅雕塑上,看不出白素贞有身孕的样子。
http://s12/middle/48e45ccan7a4011a11beb&690白龙洞
http://s3/middle/48e45ccanc680b19e4262&690民间传说这里可以通杭州西湖
http://s4/middle/48e45ccanc680b3606a03&690官方介绍,还是双语的
http://s8/middle/48e45ccanc680b4af7ec7&690
白龙洞官方说法是灵坦大师镇压白蟒蛇,导致白蟒钻开一洞遁走,而形成此洞(灵坦大师为武则天的侄孙,比法海祖师早很多代);民间传说则是白蛇娘娘水漫金山,非但未能胁迫法海,却因为水势过大,淹了镇江。而法海手中有三件佛宝:袈裟护住了金山寺,使得水淹不到;钵盂和禅杖是降魔所用,二蛇不敌,被迫从此处水遁钻往杭州。传说总是很好听的,不过要在山上结庐居住,确实要和原住民(野生动物)搏斗几场才行啊。
离开白龙洞,已经夕阳西下,不适合游玩了,于是我匆匆拍下了几张照片,离开了金山。至于我在镇江未能赶上当晚最后一班动车、在丹徒留宿并品尝锅盖面、住了平生以来最差的标间等事迹,咱们以后再表。
http://s12/middle/48e45ccanc680c9407bbb&690
http://s5/middle/48e45ccan7a40143ea784&690领袖语录残痕还在
http://s13/middle/48e45ccanc680cbf64fdc&690唐僧与金山寺
http://s4/middle/48e45ccanc680cd03ad43&690金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