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游记--(额济纳看胡杨之三)
2018年10月9日上午,影友们离开甘肃金昌市,前往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昨天可能是太兴奋了,折腾到凌晨一点才睡着,早晨五点又醒了,好在途中可以在大巴车上补觉。
从金昌市到巴丹吉林沙漠沿途都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滩,极目远望,天际处缕缕白烟漂浮于戈壁荒滩之上,正是:千里戈壁,车行半日无绿色;万顷荒滩,日到中天有白烟。
下午13:20,我们来到巴丹吉林沙漠景区。不知导游是如何和景区交涉的,居然没让我们换乘景区交通车,大巴车直接开到了景区内。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部,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峰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是世界第四大沙漠,我国第三大沙漠。它以“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五绝著称。在沙漠腹地,规律排列的巨大沙丘连绵不断,沙涛起伏,宛如卷起的巨浪,气势蔚为壮观。沙丘顶端,蜿蜒曲折如刀刃,沙壑纵横,沙壁如峭。巴丹吉林沙漠有世界上最大的鸣沙区,中心区均为相对高度在200-500米的鸣沙山,响沙如同雷鸣,沉闷而深远,响彻十几里之外,被誉为“世界鸣沙王国”。巴丹吉林沙漠有湖泊144个,其中有淡水湖12个。这些湖泊千姿百态,风光迥异;湖边绿树成阴,花草斗艳,有的沙水相映,有的水天相接,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景观,被人们称为“漠中江南”。巴丹吉林湖泊中有众多甘泉,其中音德日图的泉水最为著名。该泉处于湖心,涌于石上,泉水甘冽爽口,水质极佳,含有十多种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提精养神,延年益寿和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
巴丹吉林沙漠于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2006年被《环球游报》评为“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并荣获金奖;被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探险协会联合推荐为全国首批17个最具代表性的探险旅游区之一。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堪称“沙漠珠穆玛峰”。2005年台湾著名诗人席慕容来阿拉善右旗观光,并题诗称巴丹吉林沙漠是“上帝画下的曲线”。
影友们或三三两两,或各自为战,去寻找自己心仪的风景。这里的沙漠有山、有水、有骆驼,为拍摄沙漠风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至于如何取景、如何构图,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和影友艰难地向沙丘顶上攀爬,想在高高的沙丘顶上看看“上帝画下的曲线”。爬沙丘很不容易,基本上是爬一步退半步,且攀爬的路径蜿蜒曲折犹如刀刃,稍有不慎就会滚下沙丘,虽无性命之忧,但也会机毁人伤。好不容易快爬到沙丘顶了,下面却传来集合的喊声,唉!没办法!即使是功亏一篑也得退回去,不能耽误大家的时间。
原来是领队杨老师招呼大家去拍骆驼。真的非常感谢杨老师,为让影友们玩的尽兴,在我们爬沙山、拍沙丘玩的时候,他却去勘察地形、联系骆驼。
两辆四驱八缸的越野车,将影友们分批送入沙漠腹地,大家一字长蛇排坐在沙丘顶上,等待日落时分的光影。
骆驼来了,拖着长长的身影,排着队来了。今天的天气、此时的光线真不错,加上驭手和骆驼的配合,我相信每个影友都会有几幅美丽的“沙漠驼铃”定格在镜头里。现在网上对“摆拍”多有诟病,摄影大赛的评委们更是对此嗤之以鼻,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影友们本就是以娱乐的心态来拍摄的,只要自己对拍出的片子满意、看着高兴就行了,若选几幅得意之作扩印放大挂于居室之中,每每看到都会忆及拍摄时的美好时光,这就够了。都已是退休在家远离社会主流的人士了,既不想参赛获大奖,也不想达到何等高度的水平,只要心情愉悦就可以了。
直到太阳落山,影友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沙漠,归途中窗外已是一片漆黑。今晚住宿的地点是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巴丹吉林路的地坛宾馆。
再见了,美丽的巴丹吉林沙漠。
金秋时节的金昌,城中有花,花中有城,浪漫花海迎接着远道而来影友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