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亦一清贤
亦一清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28
  • 关注人气:4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高考哲学讲义2:百舸争流的思想

(2011-01-06 16:46:2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讲义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不同的回答。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而少数哲学家坚持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提示: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不是哲学基本问题而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并非一切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是不可知论者,相反,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不过,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对人的认识的本质、来源和发展规律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

2、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比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

哪个是世界的本质,谁决定谁;二是意识能不能反映物质。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

识,二是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能说哲学的基

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可用图示法)

(2)为什么: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2、哲学的基本派别

(1)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提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能笼统地说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优 点

局限性

联 系

古代

朴素唯物

主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近代

形而

上学

唯物

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把自然观与历史观在辩证法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扩展】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基本形态

区 别

联 系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扩展】理解列宁语: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一是说明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二是说明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三是说明唯心主义局部可借鉴。

【扩展】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扩展】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扩展】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

    “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扩展】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

    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唯心主义是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如何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重在理解)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前一“对子”围绕“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展开斗争,后一“对子”围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展开斗争。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原因是:

    从哲学研究来看: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决定了解决世界状态怎样问题上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从哲学发展史看:辩证法或形而上学要么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最终归属于这两大阵营。

 

拓展:弄清三个划分标准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对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何

      者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凡唯物主义都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凡唯心主义都认为,意

      识决定物质,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知论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

      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划分标准:对世界状况怎么样问题的不同

      回答。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

      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

      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