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一凡:静赏盆景
标签:
盆景艺术树桩山水邮票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图1
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相关文献记载,盆景造型技艺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成熟于清代,发展于近现代,至今已有超过1300年的历史。盆景艺术融山石、盆栽、园林、书画等于一体,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经过艺术加工与精心培养的盆景佳作,古朴清秀,典雅多姿,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深邃幽远的奇趣意境和妙趣横生的盎然生机,呈现浓郁的诗情画意,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具有很高的人文、艺术、历史、实用及园艺价值,并流传到国外而风靡世界。
按照培植、制作及用材的不同,盆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并在我国南北形成多种流派。树桩盆景多选取姿态美、枝叶小、寿命长、易造型的植物,经修剪、整枝、吊扎、嫁接等加工和长期培养,使其形成各种独特的造型。主要的传统造型形式有:单干式、斜干式、双干式、卧干式、悬崖式、丛林式、露根式、枯干式等。树桩盆景流传到日本后被以汉字“盆栽”记之,日文发音为“BONSAI”,这也是树桩盆景英文用词之来源。
山水盆景则是将天然山石进行雕琢、腐蚀等艺术处理后,精心布置在雅致的浅盆中,并点缀微型亭榭、舟桥,加植小树、苔藓,构成美丽的自然山水景色。这两类盆景作品曾先后在我国邮票上亮相,于方寸之地争艳斗奇,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1981年发行的《盆景艺术》,主角来自我国不同地方的6种造型各异的树桩盆景,分别是:厦门植物园的榔榆盆景(图1),枝干直立,自然古朴,清秀淡雅;温州园林处的圆柏盆景(图2),枝干蟠曲,苍劲有力,枝叶扶疏,生机盎然;成都杜甫草堂公园的银杏盆景(图3),老干古朴典雅,新枝生机勃发;上海植物园的桧柏盆景(图4),盆方形高深,枝干横逸斜出,犹如倒挂悬崖,颇富奇险天趣;成都九里堤苗圃的油柿盆景(图5),老干犹如一匹昂首奔腾的骏马,新枝挂满金黄色的油柿果,恰似盏盏小灯笼;温州园林处的翠柏盆景(图6),老干苍劲不驯,新枝绿似翡翠。
票图设计采用深棕色作为边框,并在上边框下面绘制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亭、台、楼、阁和游廊中常见的装饰构件“挂落”,不仅美化了画面,增加纵深感,而且有效烘托了环境气氛,产生透过窗棂观赏放置在庭院或室内的盆景的视觉效果。此外,根据盆景的不同造型,票幅采用竖向及横向构图形式予以配合,与盆景造型相得益彰,属世界盆景邮票设计的上乘之作。
1996年发行的《山水盆景》,图案取材于江苏靖江的6件山水盆景作品:

图7
“雪融江溢”(图9),采用雪花石制作,利用石材天然黑白相间纹理,经人工雕琢构成一幅冰雪消融的北国春光景色。您瞧,巍巍高山,雪峰陡立,在春暖花开时节,冰雪开始消融,虽然山顶仍白雪皑皑,唯山下已流水潺潺,实乃雪融江溢时,百川皆归海。

香港邮政2003年发行的《盆景》,以4种造型迥异的岭南盆景为主图,分别为:水影式福建茶(图13),盆景呈半悬崖状,树长而有力,气势磅礡,横泻千里,大有“欲乘风而去”之势;大树型雀梅(图14),系典型的“缩龙成寸”之作,千年老树俨然跨石而生,树、石因年长日久融为一体,难解难分;悬崖式火棘(图15),众多的红艳果实悬壁倒挂,洒脱如宝石珠帘;附石式朴树(图16),呈云头雨脚状,造型潇洒脱俗,临风摇曳。

图17
利比里亚2009年以小全张形式发行《中国风光》,其中1枚为“苏州盆景园”(图17),票图为1982年在苏州虎丘山东南麓落成的“万景山庄”盆景园一隅,票中可见数十种不同造型的盆景,成为世界上盆景数量最多的邮票。此外,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格林纳达格林纳丁斯、加纳、摩纳哥、圣马力诺、菲律宾、美国、新喀里多尼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也发行过盆景邮票,至今已有近70枚。由此亦可见证华夏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