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话伏灸
(2022-07-06 15:04:46)
标签:
健康 |
为何伏天需要艾灸?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艾草乃纯阳之物,能走三阴而通十二经,祛风邪逐寒湿,镇咳平喘,消肿镇痛,暖宫(疗宫寒)调经,回阳救逆,治病灸疾功非小补。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为年久之病当求陈年之艾灸之)。李梃《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内经》曰:针之不为,灸之所宜。等都体现了艾灸以灸火通血脉以灸火补阳气之特长。
伏天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也是阴气所生之时,此谓物极必反,此时阴气将升而未升,阳气当降而未降,则中气空虚,寒热相濡,致使人体外而湿热缠身、内而阳虚气乏,常见中气不足之虚证,如:进入暑季则见(或加重)脾虚湿重之濡泻(腹泻之一)者;见上热下寒者,有甚者头如火炉烘烤双足如冰;见体倦困乏、皮肤偏热而内寒至甚者,见卫弱脉缓、体表不固、不能吹风受凉者等等皆为阳气不足的具体现。
《内经》曰: 脾主季夏(意为暑季是五脏中脾做主的季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此时艾灸,充盛脾之阳气,强壮后天之本得天独厚,调治上述病症更是效佳。
孙国恩医生说伏天的伏灸,此谓待时而调之,失时反侯,百病难医。之虚证,如:进入暑季则见(或加重)脾虚湿重之濡泻(腹泻之一)者;见上热下寒者,有甚者头如火炉烘烤双足如冰;见体倦困乏、皮肤偏热而内寒至甚者,见卫弱脉缓、体表不固、不能吹风受凉者等等,皆为阳气不足的具体表现。伏天在五脏中属脾的季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此时艾灸,充盛脾之阳气,强壮后天之本得天独厚,调治上述病症更是效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