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伏天话伏灸

(2022-07-06 15:04:46)
标签:

健康

 今年入伏的时间是7月16日,出伏是8月25日。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的最佳季节。无锡市红十字会中医医院治末病中心孙国恩医生说:“伏灸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为何伏天需要艾灸?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艾草乃纯阳之物,能走三阴而通十二经,祛风邪逐寒湿,镇咳平喘,消肿镇痛,暖宫(疗宫寒)调经,回阳救逆,治病灸疾功非小补。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为年久之病当求陈年之艾灸之)。李梃《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内经》曰:针之不为,灸之所宜。等都体现了艾灸以灸火通血脉以灸火补阳气之特长。  

  一是《黄帝内经》“春夏养阳”中医理论的实践应用。春夏阳气己经越来越盛,为什么还要养阳气?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基本都用过水井,夏天天气越热,井水就越冷,人也如此,阳盛于外必虚于内。此时用艾灸补阳才是根本。

伏天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也是阴气所生之时,此谓物极必反,此时阴气将升而未升,阳气当降而未降,则中气空虚,寒热相濡,致使人体外而湿热缠身、内而阳虚气乏,常见中气不足之虚证,如:进入暑季则见(或加重)脾虚湿重之濡泻(腹泻之一)者;见上热下寒者,有甚者头如火炉烘烤双足如冰;见体倦困乏、皮肤偏热而内寒至甚者,见卫弱脉缓、体表不固、不能吹风受凉者等等皆为阳气不足的具体现。

《内经》曰: 脾主季夏(意为暑季是五脏中脾做主的季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此时艾灸,充盛脾之阳气,强壮后天之本得天独厚,调治上述病症更是效佳。

 二是中医冬病夏治(虚寒一类的病症)治疗方法的实践应用。 伏天始于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十天干之一,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在五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金的特性为收敛下行,也就说阳金可收敛阳气入里下行,同样也能收敛艾灸之阳气入里下行,体表阳盛则汗孔易开,体内阳足则寒湿之邪易去,用以治疗虚寒证,事半功倍。如:久咳,哮喘,背部寒紧,过敏性鼻炎等,以及天冷之后出现形寒肢冷、双足如冰、腰腹冷痛、筋骨疼痛、宫寒、痛经等等。     

孙国恩医生说伏天的伏灸,此谓待时而调之,失时反侯,百病难医。之虚证,如:进入暑季则见(或加重)脾虚湿重之濡泻(腹泻之一)者;见上热下寒者,有甚者头如火炉烘烤双足如冰;见体倦困乏、皮肤偏热而内寒至甚者,见卫弱脉缓、体表不固、不能吹风受凉者等等,皆为阳气不足的具体表现。伏天在五脏中属脾的季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此时艾灸,充盛脾之阳气,强壮后天之本得天独厚,调治上述病症更是效佳。

                               (施耀志/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