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素菊
日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举办首届“科力达杯”测量技能大赛,使同学们对测量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充实了第二课堂,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规范了测量操作。这是该校近年来着力培养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人才的举措之一。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质量工程”为主线,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度搭建平台,开创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
学院构建了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试验和设计性实验为基础的三级实验教学平台体系,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实践教学过程人人有责任、环节有保障、考核有标准。通过专业提高、就业创业和交叉复合三个方向形成了“学、研、产”良性互动的办学特色,构建了全过程“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教学与社会应用的“零距离”对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院新近又投入经费800余万元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现已建立院系两级实验室53个,综合实验中心4个;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学院与内蒙古地质勘查院、新疆地矿局地质大队、保定佰思特汽车零部件公司等80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协议,并挂牌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学院理科实践教育基地—新疆地矿局第二区调大队实习基地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标正机床厂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均荣列河北省教育厅2013年度“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院每年定期输送相关专业学生到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被公认为“天然地质博物馆”的秦皇岛柳江地学实习基地和建站历史达60年、被誉为“天然的地质学百科全书”的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实习站等各类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践、科考研究和学术交流,数年来,已有累计十余万学生通过实习基地平台成功走向各类工作岗位,为学院发展续写辉煌。
同时,学院重视实践教师的培养,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挂牌单位进行锻炼,提高专业技能,并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学院“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践,了解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基本过程。
全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孕育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该院学生先后在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机械设计大赛、沙盘模拟大赛中勇夺佳绩、斩获殊荣;同时,在校学生设计制作的蛋糕图案绘制机、闹铃饮水机等多项机械设计作品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实习生也因工作表现突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褒奖。
该院这种以学生为本,通过开放性和共享性的实习、实训基地,将创新的产业链、技术链、学科链和人才链进行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