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报志愿哪些专业容易混淆?

(2014-06-10 10:03:00)
标签:

教育

本科

考生

文化

分类: 2014年河北省高考招生特刊

易混易错专业主要集中在工学、农学学科门类中。工学是各省招生计划中招生人数最多的学科门类。其中,机械类、土木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是工学门类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类,约占工学门类招生计划的30%以上。专业数量如此之大,出现名称相似或相同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这些名称相似甚至相同的专业在内容和方向上相差甚远,而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却浑然不觉,使得填报志愿时出现易混易错现象。

信息化建设类专业

这一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自动化等,是各省招生计划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在北京市、浙江省的招生计划中,计算机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专业招生计划占理工类招生计划的20%以上。在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旧专业目录中的电气信息类专业重新分类,对原有的相似、相近专业名称作了合并,由原来的35个专业减至14个专业,大大增强了这类专业的辨识率。2012年专业目录中的计算机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这类专业符合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求,专业招生量大,社会需求量大,适合各批次考生选学。

在填报这类专业时,家长考生较多纠结于专业的名称,由于名称复杂,专业方向较多,而难以选择。在填报专业时,家长考生可以根据专业的分类及课程设置来了解本科阶段的专业情况。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强电类专业,它培养的是在电能的发、送、配、用四个阶段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人才。通俗地说,就是发电机的维护、变压器的安装检测、输电线路的设计和电能送入每家每户前的最后调整等。其余专业属于弱电类专业,分属于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这类专业虽名称各异,但核心是用电子方式、光子方式保存和传递信息的专业。本科期间,这类专业开设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有些学校还要求随机过程)等;物理类课程主要是大学物理;电子类课程有电路分析、电气技术实践、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高频电路等;计算机类课程,如C语言、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等。考生可以登录志愿高校网站查询这类专业开设的课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土木类专业,但是它应用广泛,因招生数量少,人才需求旺盛。1999年,专业名称调整时,当时的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12年,又改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目前,这个专业的硕士点还是叫做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业内人士习惯称这个专业为“暖通”。建筑环境与能源设备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的工作,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能力以及制定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毕业后主要到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工作。

农学类专业

农学是较小的招生门类,近几年专业招生数量略有减少。这既说明考生对农学专业兴趣降低,也反映出农学某些专业的名称不能准确反映出专业的内涵,使得考生家长填报时出现易混易错现象。比如植物保护专业,从字面推测,很多考生认为这个专业是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实际上,这个专业是专门学习如何为植物诊病、治病的。通俗地说,植物保护所学的就是如何运用各种措施预防植物生病并治愈患病植物,这些措施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等。这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在农药化工企业就业。这几年随着国家现代化农业政策的确立及对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农学行情不断看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药行业在国内处于市场扩张阶段,竞争相对较小,人才缺口很大,特别是有专业经验的销售人员。在一些跨国大公司如先正达、拜尔、杜邦、陶氏益农等,除了从事销售工作,还可以从事农药产品的研发、登记、生产、管理等工作。

本报记者 方素菊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