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iPad不用来上课?
上课为何如此奢侈?
7月15日晚10时许,ID为“扫叶散人”的新浪微博用户发布了一条微博。“从下学期开始,我将使用iPad上金融课。所有的讲义、考试、资料只提供iPad兼容的格式,希望每位学生购置一台iPad。iPad代表最先进的思想,我的学生也必须如此。如果你没钱买,去赚钱买,如果你暑假两个月都赚不到区区4000元,你不适合学金融,也没必要做我的学生,贫富不反映你的家境,却反映你的能力。”
随后,网友“郑睿swansea”发表微博称,“上海海事大学某老师宣称没有iPad的学生就不用来上他的课”,该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两天里就被转发了100多次。“没有iPad的学生就不用来上他的课。他的课就是奢侈品,而不面向平民大众……”众多网民纷纷发表感慨。
据了解,“扫叶散人”为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三系的教师梁某,他开设了一门金融英语课程。
目前,梁某已删除了引发争议的微博。他认为网民曲解了他的原意,他是“‘建议’学生购买,而不是‘强制’购买。”
教师岂能随意设置“教育门槛”?
就在两个月前,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董藩曾在微博上对自己的弟子说:“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面对外界的质疑,董藩对媒体称“培养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教师如此随意设置“教育门槛”引起众多争议。
网友们纷纷表示,教育应当是平等的,老师应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否则就失去了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教育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判标准,但是这种评价标准绝对不能简化为金钱。
为人师表更应远离功利和浮躁
对于梁某的惊人言论,网友“周戴龙”说,“教师言论失当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也许这位老师的本意是好的,但是这话说得太绝对了。”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表示:“现在的许多教师都很有个性,但为人师表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论。”顾骏认为,梁老师的这些要求会对经济困难的学生造成压力。“现在很多教师言论带有‘铜臭味’嫌疑,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种价值取向。梁老师的这种有意无意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一系列后续效应,他对此应予以充分考虑。”
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肖鹏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这个角度说,梁老师建议金融专业的同学及早准备工具也无可厚非。但是,高等教育在根本上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个人修养,对学生内在学识素养的重视应当重于外在的工具配备。”
据新华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