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四要点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总有高分考生不幸落榜,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各类有效报考信息。专家建议在报志愿前,考生应了解高考的录取政策、填报方法及技巧。
要点一:掌握新政策
最新招考政策是最值得考生和家长关注的信息。最新招考政策家长理解起来往往有困难,因此需要认真研究,必要时向专业人士请教。
要点二:细看学校文件
每年总会有考生和家长抱怨高校录取工作有暗箱操作嫌疑,招生办主任只好不断解释:“我们所有与招生相关的文件都向社会公布。”其实,在高考前各个高校公布的看似太过官方化、读起来枯燥乏味、每年内容又无明显变化的简章和计划,就是招生办主任所讲的“与招生相关的文件”。
通过高校简章和计划,可以大概了解到学校的概况、各类非考分要求及录取规则。录取规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有无相关科目加试要求、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方法等。一个考生往往有好几所甚至十几所目标高校,认真对比各校招生政策细节确实是一个大工程,早做准备才是上策。
要点三:选择专业要“专业”
“金融工程”和“金融学”这两个专业区别大吗?从字面上看,这绝对应该是两个相似性很高的专业,但实际上金融工程更重视数理技术,而金融学则注重经济知识。另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高校确实应该与时俱进地开设一些配合社会发展的新专业。但有些高校为了提高招生人数,美化包装一些专业,使一些“非主力”专业变得看起来很强悍,初入大学时是“大热门”,可好景往往不长,不到毕业的时候就成了“被冷门”的专业。
要点四:提前准备是关键
在这样一个全民高考时代,大多数人都只关注考生分数的高低,以及考生最终的录取结果,很少有人留意中间的过程是顺畅还是曲折。相当一部分考生家长,由于对志愿填报不了解,云里雾里地把结果交给了未知。他们一方面希望高考分数最好一分也别浪费,而另一方面又担心别报得太高落了榜。如果能够充分掌握信息,蓄势待发,那面对高考一定可以从容许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