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增140个新专业 逾九成为工学类
□宋泽伟
教育部日前正式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增专业名单。此次全国高校新设本科专业140个。新获批设置的专业全部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着重培养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河北两所高校有新增专业,分别是石家庄铁道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两校新增专业均为功能材料专业。
新增专业工学类逾九成
本次新增的140个专业中,128个专业为工学类专业,占到总数的91%多。这与近几年新增专业多个学科门类各占一席的情况有所不同,更改变了几年之前高校新增专业中管理类专业风头最劲的局面。
毫无疑问,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最受高校热捧的“香饽饽”,有30所高校均增设该专业。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
涉及能源的新增专业37个之多。包括能源化学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经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
材料领域的新增专业达27个之多。其中,功能材料专业有15所高校增设,除河北省的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两所高校之外,增设该专业的高校包括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等。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有7所高校增设。增设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高校则有5所,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
数字化大潮席卷高校。本年,增设传感网技术专业的高校有5所。为适应媒体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仅有的两个文学类专业也都与“数字化”
、“信息化”有关。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和北京电影学院的数字电影技术专业。
140个新增专业中,8个新增理学类专业均为与制药领域相关的专业。例如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物制药、中药制药等。
唯一的经济学类专业为中国人民大学的能源经济专业。
社会发展催生新增专业
几乎从无例外,某类专业的诞生与相关领域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密不可分。后者催生了前者,前者又将成为后者成长的动力。“拟增设某个专业之初首先想到的是将来学生的就业”,多位高校招生部门人士表示,“顺应社会发展”、“迎合市场需求”是多数新设立专业的共性。
据了解,我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从本科教育入手,加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加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适应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关系我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据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领域包括:①新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②信息网络产业。传感网、物联网技术。③新材料产业。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④农业和医药产业。⑤空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
新增专业今年起允许招生
教育部表示,本次公布的高校新设置的140个本科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2010年需按新设置专业开展培养工作的高校,可通过从本校2010年招收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或本科二年级的在校生中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转入所批转的专业学习。
(注:140个新增专业不是指140种专业,而是所有高校增加专业的总数,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设置时重复计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