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专业征集志愿“出镜”频繁
8月7日15时至8月8日10时,专科提前批将进行二志愿征集,这是我省高招录取以来的第6次志愿征集。纵观6次征集可以发现,历史、哲学、农、林等专业在征集志愿中反复出现,尤其是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征集志愿最具代表性。
■高分考生挤爆热门专业
“我孩子这个分数,报考你们学校金融专业,有多大把握?”“这个分数报你们学校国际贸易专业行不?”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一直让家长和考生头疼。高分首选京、津、沪的地域观念,早已在家长和考生心目中根深蒂固。与此同时,在专业选择方面,财经、金融、电子、通信应用等专业,继续成为家长心目中的热门,而一些涉及农、林、历史、哲学类的专业,则需要通过征集志愿才能完成招生计划。
从今年我省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的招生情况来看,那些在家长中流传的“热门专业”,确实成了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
■“冷门”频繁现身征集志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史类中,哲学、历史、图书馆学、行政管理等专业在征集志愿中多次出现;理工类中,物理学、化学、农艺、园艺等专业鲜有人问津。这些要么是偏远地区、三线城市的学校;要么集中在师范、农、林类高校,参加本科二批征集志愿的院校中,师范、农林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专业温度到底如何考量
在家长中流传的“冷热专业”,实际上判断标准都大同小异:很多人一听财经类、政法类、统计审计类、计算机类专业,就会认为将来从事的是高收入的会计师、律师、审计师、银行白领等职业,去向可能是外企、国企或者科研单位;一听到水资源类、资源勘查类、矿物加工类、地质工程与技术类等专业,觉得要在一线工作,会很辛苦,因而不愿填报。“一些家长简单地以学校每年录取考生分数的高低来判断专业冷热,这种划分并不科学。”省招办工作人员表示,判断专业是否适合考生的基本标准有两个:兴趣和社会需求。“如果单单以专业冷热、分数高低来决定考生的志愿填报,既有可能影响志愿的满足,也很有可能在入学后因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期望落差太大而缺乏动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