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
我省中职中小学边学边改办人民满意教育
本报讯
石家庄市建设标准化学校和改造薄弱学校75所,交流教师、校长2800多名;承德市桥东小学开设中午管理班,解决家长接送难问题;宽城192名学前教师和计划内用工待遇问题得到解决,落实资金500万元……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着手整改,不断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各级各学校坚持边学边改,将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课程改革和职业能力建设有机结合。活动中,各中小学借助联合校、兼并校、建分校、新建校4种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广大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各中等职业学校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推进农村职教办学模式改革,140多所中职学校“送教下乡”,实施农村“双带头人”工程,将知识和技能送到农村,把学校办到了农民家门口,受到了广大青年农民的欢迎。
针对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各地均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举措。衡水市为统筹规划市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建设了占地千亩的职业教育园区,市区内的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全部退城进郊,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邢台市大力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各县市区规划了66个教师住宅小区,将建设1.2万余套教师住宅。邯郸市职教中心多渠道筹措资金120多万元,购置了360台计算机,实现了教师一人一机。一批学校集中力量解决师生食宿、取暖、交通等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为推动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我省启动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科学发展观》教材编写工作。对教材的编写目的、指导思想、编写原则、教材特点、编写体例等进行了多次研究。目前教材的编写目录和样章已经过编委会研究确定,并着手进行编写工作,明年春季开学前教材将免费发放到学生手中。
截至目前,全省中职中小学已访问学生家长、学校教职工、社区群众20多万人次,共征求到意见、建议128056件;梳理归纳问题2.1万条,已解决8192个;撰写调研报告1.4万篇;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11.9万篇;新建学校党支部33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