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醉写晋祠水

(2006-05-25 07:57:36)
分类: 人文散记
“大师手笔”系列报道李白篇::
李白醉写晋祠水

                                         晨报记者  张艺兴/文 (06.05.24)
+++.不游晋祠水,枉为山西客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晋祠,山西文化里一张最靓的名片。
   “剪桐封弟”的美妙传说,为一切探寻历史文化脚步的人和所有热爱山西的人所津津乐道。晋祠保存文物类型之多、跨越历史年代之长堪称国内第一。晋祠现有300年以上的建筑97座、雕像110座、铸造艺术品37尊,在同一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化精品,实属罕见。
    目前,这座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紧锣密鼓地向一个更高层次——世界文化遗产迈进。
    山西人如果没去过晋祠,或者不了解晋祠,那你就不算个地道的山西人。外地人来山西玩,如果忽略或错过了晋祠,那你也就算白来了。
    不论何时,当你走进晋祠,领略这颗中国古建园林明珠的风采时,你一定会被其深深吸引和陶醉。其实,被晋祠美景陶醉的何止今天的你我,古往今来,有多少见多识广的名流雅士在晋祠流连忘返!范仲淹、欧阳修、梁思成、林徽因、郭沫若、冯玉祥、梅兰芳,他们留在晋祠的故事从今目的诗联碑刻上仍然清晰可辨。而最能引人遐思的要数大唐诗仙李白泛舟游晋祠的一段佳话。
 
+++.李白泛舟游晋祠
    人说山西好风光,晋祠水是好风光里最惹眼的亮色,它浇灌了“一沟瓜蔓水,十里稻花香”的田园春光,它滋养了晋祠大米的喷香美味,它与周柏、圣母殿彩塑这些超级宝贝一起被封为“晋祠三绝”,位置总排在它们的前面。
    让我们的思维切换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那是一个春天。李白一连接到元参军从并州寄来的三封书信,邀他北渡黄河,到“天王三京,北都居一”的太原一游。好友相邀,李白“摧轮不道羊肠苦”,千里跋涉来到太原。知己相逢,贵赠干金,举杯邀月,促膝交心。年轻的朋友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
    到太原不几天,李白就干了件爽心事:和朋友一起搭救了一位遇难将领。慧眼识珠,英才相惜,那位将领就是后来平定“安史之乱”、使大唐转危为安的中兴名将郭子仪,威镇九州的“汾阳王”。在晋剧《打金枝》中,王爱爱唱的“多亏了李太白,褒举了郭子仪……”说的就是这件事。事后,李白的心情格外舒畅,他每日纵情山水,吟诗作赋,好不快活。
  李白第一次游晋祠是在这一年的三月二十五日,他一下子被晋祠的美景迷住了,古泉亭边,“御制碑”前,飞梁桥上,千年柏下,留下这位风流才子多少痴痴的目光!四月初的一天,李白和友人再次到晋祠沽酒泛舟。春和景明,燕舞莺歌,佳人相伴,小船悠悠,当船漂至难老泉水出口处,诗人一下子来了兴致,伸手撩拨那晶莹透澈的泉水,一时惊动了群群戏水的鱼儿,萍草浮动,碧水涟漪。李白即兴吟道:“晋祠的泉水啊;你多么像流动的碧玉!长生萍啊,你又多么像月宫的嫦娥!”大唐诗仙,被晋祠的泉水灌醉了!
    泛舟游晋祠,成为李白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十几年后依然念念难忘,他在《忆旧游》中这样描述这段往事: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麟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唱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由此,“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便成为描写难老泉水的绝唱,传诵千古。任何后来者写晋祠,都绕不开这一句。只是,现在的难老泉有点对不住李白:晋祠流水因人工采矿而整体下降了,不得已而代之的人工循环水虽然喷吐着碧玉颜色,但“永锡难老”的神话已然飘零于历史的烟尘中了。
    那一年,李白的旅游度假持续到秋天才结束,中秋时节,返回长安前,他又写下《太原早秋》: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最早崛起的“晋军”
    眼下,中央电视台一套正在热播《赵树理》,赵是“山药蛋派”的鼻祖,开一代文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旗帜之一,在他之后跟上来“西李马胡孙”五战士,成就了第一代“晋军”威名。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韩石山、李锐、张锐锋、柯云路、赵瑜、张平等集体中兴,文坛惊呼“晋军崛起”!
    其实,在唐诗、宋词、元曲这三座高峰时,“晋军”已然崛起了!至今有“一部唐诗半三晋,十分元曲六河东”的说法。当年,连绵不绝的太原诗人为唐代诗坛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与李白、杜甫齐名的白居易,其祖先因为军功卓著而被秦始皇封于太原,白居易病逝于洛阳之后,李商隐在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也不忘称他为太原白公。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首《边塞》诗,读来意境雄浑,高昂悲壮,被明代著名诗人李攀龙誉为唐代所有七绝律诗的压卷之作,它的作者就是被誉为“诗天子”的太原人王昌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同样的题材,在另一位太原诗人王之涣笔下同样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放不羁的太原诗人王瀚喜爱与文士豪侠畅饮游乐,深得两任并州长史张嘉贞与张说的厚遇,虽然他并没有太多的诗作留传于世,但仅此一首,便足以把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化史上。
    在一个叫“太原道”的文化网站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拿来共赏:唐代开元年间的一个冬日,王之涣、王昌龄与另外一位诗人高适来到一家名为“旗亭”的酒馆小饮,适逢十几位梨园伶人也就是今天的文艺界名人在这里聚会,王昌龄便提议,她们每唱一首我们的诗就在墙壁上做一个记号,最后比比看谁的诗作被歌女们呤唱得多。前面的几位歌女呤唱的都是王昌龄、高适的作品,王之涣便指着最漂亮的歌女说,那些普通的歌女唱的都是下里巴人,如果她不唱我的诗作我就甘拜下风,故事的结果想必大家都能猜到,那位绝代佳人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这个记载于唐代山西人薛用弱《集异记》中的“旗亭画壁”,成为流传千古的文坛佳话。
 
+++.老杜为太原手工业吆喝
    为太原留下美丽诗篇的唐代诗人不算少,列举得多了,寻章摘句老雕虫未免生嫌,但苦呤诗人贾岛写的一首《渡桑干》不能不提:“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遥望并州是故乡。”
    而最令太原人记取的,是“诗圣”杜甫的一首《戏题画山水图歌》,诗中写:“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夸的是太原的手工业。太原的经济也在唐代空前繁荣,唐代晋阳的铸造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产铜镜、铁镜被列为贡品,而最值得称道的还是锋利无比流誉千年的并州刀剪,这一点在许多文人笔下可以得到应证。除杜甫的《戏题画山水图歌》外,卢纶在《难绾刀子歌》中写:“并州难绾竟何人,每成此物如有神”,姜夔在《长亭怨慢》写:“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而另一位词人则留下了“秋月如水,并刀如雪”的词句,可以看出,并州刀剪不仅锋利,在当时没有电镀工艺的情况下,刀锋也是相当闪亮的。
    高兴过后问一句:人说“北京有王麻子刀剪,杭州有张小泉刀剪,更古老的是山西太原的并州刀剪”,为何人家源远流长,我们却如此短寿呢?还有,诸如剪子巷、棉花巷、铁匠巷这些个太原老街,你去过吗?知道吗?

+++附录:李白诗【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 就中与君心莫逆。
迥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 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倒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 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 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 君亦归家渡渭桥。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凉岁月深,
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
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
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 情亦不可极。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