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热点冷思 |
娱乐界向来不缺有卖点的新闻,但是,像今年的11月这样有如此之多、如此之影响的卖点的事情在过去似乎并不多见,打开近日的博客,你会马上看到一则则娱乐界的特大新闻映入眼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则:一是饶颖最近抖出的猛料;再一则便是有关李湘离婚的证实。单就李湘来说,有关她的婚姻问题从一开始就成为媒体热炒而又很有看点的一大新闻。不过,看看很多人发表的看法,对李湘婚变批评声显然要多于赞同乃至同情。其实,如果不是凭感情用事,而是理性地思考一些这件事的话,我想,从这件事中我们恰恰能够看出一个弱女子对传统婚恋观的一种颇为勇敢的挑战,用一句很理性的话来说就是:爱情的过程胜过任何一种结果。
一些人和媒体之所以对名人的一些事情尤其是感情纠葛感兴趣,说到底还是看重的是卖点问题,其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经济利益问题。一些人为了一些利益上的需要,甚至丧失最起码的做人良知而捕风捉影,而由此给名人的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严重地伤害了一些人的自尊,甚至是对人的权力的无畏的伤害。李湘的婚变在某种程度上与对其婚姻的种种恶炒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在中国,人们总是会相信这样一些道理:“宁愿信其有,也不信其无”,“人言可畏”,“谎言重复多了就会使人们信以为真”等等,即便是再坚强的人,也无法顶得住来自四面八方对自己人格的诋毁和诽谤,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湘的婚变不能不说又一次验证了一个在人们口中流传已久的“人言可畏”的格言,这种“传统”对人的杀伤力虽然有时是有形的,有时是无形的,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人的伤害都是持久性和灾难性的……
客观地说,婚姻中出现的任何变数,对于当事人来说,本来无所谓对与错。即便是有对错,那也只能是两个人的事情,其他人是没有发言权的。更重要的,婚姻中的结合与分离纯属自己的私事,用得住其他人整日盯住人不放,在那里说三道四吗?不过,在中国,的确有一些人从我们的文化基因中不知什么时候变异出一种对人的私人问题的“偷窥”心理,擅长于东家长西家短的在那里嚼口舌,他们更多地从事情的结果出发去任意地发挥,或者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那里“意淫”。其实,自以为很聪明的他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爱为何物,传统那种有婚姻中的苍白的爱让他们为拥有这样一个简单的外在包装感到了人生的冷暖相知,实际上,他们所拥有的哪里是爱情,简直就是一种爱情的符号,一种符号的婚姻,……这样,在中国人的逻辑里,爱情就是婚姻,婚姻也就是爱情,多少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这样一种理解,难道这就是对爱情的真正理解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爱情,伟大的爱情并不一定意味着非要有一个婚姻的包装,同样婚姻也绝对无法解释爱的一切,真爱在更多的情况下可能是一种舍弃,简单地以结果来谈论婚姻,这种思维很可能仍停留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人的思维水平上。就此而言,李湘的婚变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传统的婚恋观的确变得与我们今天的时代不合时宜,而她正是以此在传统人看来前卫的理念,勇敢地迈出了挑战传统婚姻极限的第一步。
由此我们看到,李湘作为一个艺人,她对婚姻的理解应该是耐人寻味的。在他看来,爱一个人是一个人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爱和被爱的权利,爱本身并没有错,与谁走在一起那是在众多选择中的一种“天命”,婚姻对于每一个当事人来说,都应该把质量看得重于一切,没有质量的婚姻与其存在,倒不如选择放弃。当一个人无法承受来自对方的爱的时候,放弃才是一种真爱。对于爱情来说,爱的过程要胜似爱的结果,只要是用心去爱了,即便是没有结果,或者有一个短暂的结果,那么,这种爱一定是神圣的,值得用一生的好心情去回味的,这是一种最无私的,最伟大的、为圣洁的爱。这种爱与传统那种把婚姻和爱情理解为“占有”的狭隘观念相比,代表了一种进步,更代表了一种先进。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在当代最具有先进性的婚恋文化。从这点来说,李湘的选择无可非,从她的“或者回应,或者自白”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她对这段虽短暂但却让其刻骨的婚姻还是相当地珍惜的,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婚姻而责怪任何人,责怪自己当初的选择,相反,却对这段感情保留了一份纯真,一份眷恋,一份感激,一分理解,一分宽容,这本身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这种行为本身就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我们有什么理由对她指责呢?
记住这句话或许对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又会有益:爱就爱了,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个人的幸福总会在爱的旅途中不断得到彰显的,把结果作为爱的全部是一种没有欣赏价值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