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热点冷思 |
就在前不久出版的《家庭》杂志报道,某地一位高官,不仅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索取巨额贿赂,还同时包养了7个情妇。为了防止情妇们争风吃醋,这个以“学者型官员”自诩的贪官,运用进修时学来的MBA管理知识,让“首席情妇”用分类法统领其他6个情妇。情妇团队在“首席专家”的“科学”调度下,很长一段时间里贪官和情妇们、情妇们之间都相安无事……这种和谐终于被贪官的另一“编外”新欢与现任“首席专家”发生的“首席”之争引发出一场灾难性地震。首席之争败阵下来的现任“首席”不甘这样的结局,于是便四处向人讲述盖贪官的所作所为,而这恰恰帮了当地相关部门的忙,有关部门根据这一线索,迅速查清了这位贪官涉嫌犯罪的大量事实。
实际上,贪财好色是当今很多干部落马的一条铁的规律。据来自多方面的调查表明,干部犯罪绝大多数都与包养情妇有关。对于许多贪官来说,对钱的贪婪似乎并不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少浪漫,钱的价值似乎还难以与其幸福结伴。所以,对钱的不断追逐使他们的邪念也一步步地得到了升级。“钱”通“性”、“食”通“色”,这似乎又成了一些当代贪官的一种人生哲学。从那些乐于做情妇的人来看,在他们心目中仍然存在着一种难以遏止的“性”的冲动观念。不过,这样的性冲动却是缘于对“权”的敬畏。她们始终相信“性”是通往权的唯一有效的渠道,一旦降服了有“权”之人,幸福便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在她们眼里,年轻就是资本,姿色就是生产力,性器官只不过是一种会挣钱的机器而已。既然如此,“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当然是她们锁定的首选目标。正是这样一种恶欲在心中的泛起,让他们把满足其欲望的目标锁定在一些握有一定的权力的贪官身上,她们愿意赔上自己的年轻和姿色,换来的不过是“情妇”的三流角色。像开头我们所说的那位贪官,如果不是东窗事发的话,他在自己的位置上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会以“学者型官员”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殊不知,这样的“学者型官员”没有把自己所学的管理知识用于做人民的公仆身上,而是拿来调教、管理自己的 “情妇团队”,这不仅成了贪官史上的一大新闻,而且也让干部在公众中的形象丧失殆尽。
当然,情妇也是人,而且她们大都是冲着贪官的权和钱来的,她们的得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能会成就她们更大的欲望。而对于贪官来说,情妇的角色毕竟只是一个随时都可能“过弃”的概念,这也必然就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种子。只要时机一到,这个种子会炮制出具有杀伤力的故事来的。一大批贪官的败露足以说明人们多少年来一直挂在嘴上的一条警句的真理性: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从表面上看,该文提到的那位贪官的败露是因为那个与现任首席争夺“首席情妇”地位的酒吧女的出现所致。假如那位酒吧女也像其他情妇一样,绝对服从现任首席的管教,假如现任首席心甘情愿地放弃“首席情妇”的头衔,是不会爆出“情妇团队”的内幕的。而这样的假设毕竟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事实是什么时候都不会相信假设的。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像这样的一个贪官,却竟然先后在几个地市为官达11年之久,有关部门非但没有发现他的涉嫌受贿,反而每隔几年便让他官升一级。这也是不是需要我们那些主管干部的官僚们深刻地反省呢?在自己的地盘上出现这样的事情,是不是他们也有说不清的隐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