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文化 |
分类: 禅茶一味 |
艺术家需要女人,哲学家需要痛苦。这话一听之下蛮有道理吧。
但是,艺术家未必需要女人,小仲马就是个光棍。陈冠希不缺女人,我看他离艺术家很远。哲学家也是这样,真实的情形是哲学家并不痛苦,痛苦的都是些半吊子的哲学家。好比下边的故事很有名:
苏格拉底的弟子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他笑而不答,指着前面的一片稻田对他的弟子们说:你们几个从这片田地走过,只能走一次,在走完之前摘走你觉得最好最大的一株。过了一会,他们几个都拿着稻穗回到苏格拉底面前,大师问,你们都摘到最好的了吗?有些个弟子说,在我走到一半时,觉得前面应该还有更好的,所以就一直走下去。结果发现快走完了,才发现后面的还不及以前,于是就随便摘了一株。另一些弟子说,当我们走了不久,就感觉这株不错就摘下来了,可是发现,后面的麦子比前面的更好,我们就后悔了。苏格拉底笑着说,这不就是婚姻吗?
照苏格拉底的说法,婚姻太痛苦了!过度期待、最后潦草对待;或草草对待、马上就悔不及待。可是,这个故事留有死穴:婚姻是选伴侣,并不是选稻穗。稻穗是物质的,人与它没有情感共鸣,人们选择的标准是死的,数字化的。而伴侣却是人,两个人相处并不需要对方有多高的工资,多大的房子,多么标准的三围,而重在情感能否沟通,相处是否愉快,选择的标准是情,而不是利。所以,每个人只要遇上了情感融洽的对象,就是最好的、唯一的。苏格拉底就是个半吊子的哲学家,着了魔道,非娶个跟自己没感情的母老虎回去,自找痛苦。这本来是他的自由,但是,他向弟子、后人讲了一个貌似深刻,实则幼稚的故事,扭曲了婚姻的真相,流毒就大了。实际上,婚姻是幸福、体谅、和谐的代名词,而不是痛苦的代名词。资料显示:独身、离婚的人,比有家的、夫妻和谐的人短命、多病。
世界上的道理有千百种,大道理和小道理,片面的道理和彻底的真理,鱼龙混杂,浮躁的人看不透,执其一种为真,就成了束缚自己的枷锁。“法当应舍”,至关重要。春节期间看《金婚》,父亲佟志和儿子佟大宝有一番对话。佟志指责儿子乱搞男女关系,不负责任。佟大宝笑话父亲一辈子与母亲吵吵闹闹,活得太累,太痛苦。然后,佟大宝说:“爸,现在流行一句话,您肯定没有听过:现在的人分两种,一种叫痛苦的哲学家,一种叫快乐的猪。您就像痛苦的哲学家,而我就是快乐的猪。我们相安无事。”
佟大宝的话大错特错!哲学家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他睿智、彻悟、祥和。痛苦的根源在于执着,看不破,放不下。而猪一定是痛苦的。猪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浑浑噩噩,显得“快乐”而已,实则被吃、睡、性等欲望束缚,整天得不到满足,何其痛苦,最后还难免挨一刀,粉身碎骨供人飨宴。了知真相,在快乐的哲学家和痛苦的猪面前,大家就不会举棋不定了。
世界像一本书,重要的不是作者,是读者,看你怎么读。婚姻也是如此,重要的不是吵架,而是为什么吵架。佟大宝以为吵架就是痛苦、是累,所以选择不负责任,逃离婚姻,而他姐姐佟燕妮却从吵架中看到了父母的真情,他们是为爱而磕碰,于是领悟了婚姻的真谛,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伴侣。
学哲学的,未必真懂哲学。南怀瑾就说:
我经常感觉到: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都是哲学家。到乡下问那些非常困苦的老太婆、老头子:“为什么这么苦啊?”“哎!命呀!”这一句“命”,什么都解决了。(《宗镜录》·第十四章)
那些研究了一辈子哲学,分析来分析去的,不是玩哲学,而是被哲学玩,有的甚至被玩残了,着了魔,发了疯。哲学非但没能解决他生命中的问题,反而带给他更多的问题,这就是行错了路。
在我看来,学哲学首先是学简单、学快乐,而不是学一门可以炫耀、摆弄的知识。哲学不是知识,也没有哲学知识。哲学当“无”讲,越学越无,才越来越轻松。越学越有的人,会变得非常狂妄,目中无人。以为自己懂很多,是大学问家,实际上都是错,给自己精神上以无穷的压力和折磨。简单、快乐的哲学,就是“无”,无门关一透,什么都过去了,好的坏的都没有了,“命啊”——好了,如风而逝,有什么是想不开扔不掉的呢?没有。这叫快乐的哲学家。
面对生活,是选择道理、分析、逻辑、利益、高明,还是简单一点快乐一点?
道理都是假道理,“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是这么说的。
前一篇:广告牛人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