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矛盾和谐 |
分类: 评论集 |
新矛盾论
“矛盾”这个词,通常是冲突、相反、对立的意思。
但是,读了我这篇帖子,您将彻底改变这种错误成见,而能熟练掌握“矛盾方法论”,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如鱼得水,无往而不利。
思维破局一:矛,利于进攻;盾,利于退守。
取长补短,矛与盾的组合,才是战场上更有利的,更强大的。矛与盾,从诞生起就不是为了冲突和对立,而是为了组合与互补。矛击敌,盾护己。无矛不足以制胜,无盾不足以全身。
思维破局二:矛,可以退守;盾,也能进攻。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围魏可以救赵,声东可以击西,虚晃一招可以取势夺人。故,矛的进攻同时就是积极的防守。而矛的挡、架、磕、扫、挑、晃……都是防守,因应不同的进攻武器,矛可以攻守兼备。
同时,防守也是最好的进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良好的防守可以消弭敌人的斗志,发现敌人的破绽,为有效的进攻制造条件。故,盾的防守本身就是稳妥的进攻。而盾的砸、击、挤、迫、顶……都是进攻,因应不同的情势,盾也可以有效制敌,甚至一招致命。
思维破局三:矛非矛,盾非盾。
现在,让我们脱离矛盾两字的本意,超越地分析各种既对立,又互补的关系:
阴阳、有无、开关、男女、高低、长短、攻守……
原本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为什么看似对立?因为我们过分执其一端,死认阴阳势如水火,而不知道阴阳只是相对而立的概念,好比一杯水,勉强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而实际上却浑然一杯,混沌未可分。阴阳也是如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可以是阳,阳也可以是阴。比如水相对火而言是阴,而江河之水则是阳水,地下水和泉水则是阴水。故,阴阳的概念都相对而立,只暂时、片面地分析它的其中某种属性。同样,“矛盾”的其他各种用词都是如此。
思维破局四:矛盾即和谐。
万物不离阴阳,人皆是男女。所以宇宙就是一个矛盾体。当然,是“看似”、“貌似”的矛盾体,是人强为划分的、各执一端而导致的矛盾体。实际上,矛盾组合、阴阳既济才是事物的真相。
人,感觉到了矛盾,表明你很正常。因为大家随时都有两个极端的概念在左右自己的心行。一种叫错,一种叫对;一种是好,一种是坏。前者是德的两极,后者是利的两极。我们就在这两极间徘徊,自己安排这一生的经历起伏。
但是,人还应该转化这样的矛盾,从一端升华到整体,从分别跳跃为和合,这才符合事物的真相。人心两个极端的念头:对错、好坏,都是我们的心性作用,缺少其中一端,这个人都叫“少根筋”。但是这两个念头本身是相对而立的,当我们用类似“矛即盾,盾亦矛;矛非矛,盾非盾”等视角来看,对错与好坏都是暂时不实的假象,它们会相互转化,而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人的决策进退都应该根据因缘的变化而灵活变化。这时我们就消弭了矛盾,达到心行和谐的阶段。
思维破局五:和谐无是非。
最后这一点,消弭了矛盾,小我就升华为大我,眼中即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的大庄严境界。这时人本具的真、善、美、慧一时俱发,可谓十方净土,万法如来。所以,真正消弭了矛盾的冲突和分别,并不意味着人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自觉遵循天地之道而行,安天命,合万物。若非如此,仍在人我矛盾、义利矛盾中挣扎,即在烦恼与痛苦中挣扎。
矛盾立,是了解世界的开始;矛盾合,是彻知世界的结果。
从矛盾立到矛盾破,就是人有知、存识、上求、明道、舍我的修行过程。人我和谐,物我和谐,义利和谐,方得大机大用,并由此恒乐我净,不朽法身。这就叫:“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