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漏洞越多,名气越大(2)

(2006-07-28 12:40:34)
分类: 评论集

第二,“道德”与“法制”之辩

易中天说了半天,在道德与法制的问题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社会规范应该有两种,一种是道德,一种是法律。它们也应该有所分工,那就是道德管底线,法律管顾忌。

这个结论,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片面的结论。底线是人心的底线,顾忌是外部加之的压力,没错。但是,人的底线和顾忌却是分成两部分的,一个是精神层面的,害怕自己失去公信力,失去“好人”、“正常人”的身份,不再获得别人的认同。另一个,才是法律制裁的顾忌,这是人身自由的丧失和物质权利的限制。

换句话说:道德诛心、法律诛身。道德管心理底线,法律管理身理底线;道德管精神顾忌,法律管物质顾忌。

一个人想做坏事,在内部压力上,除了考虑自己的道德底线以外,也会考虑法律底线:是治安拘留还是刑事拘留?要是后者,将来出社会就麻烦,找不到工作了。所以,法律会与道德一起,帮助他给自己划一个行为底线。而另一方面,外部的顾忌除了怕法律制裁,失去人身自由和造成经济损失外,他也会担心道德形象的失去。比如:盗窃罪和强奸罪,将来在别人心目中的评价是不同的,就算是进了班房,牢头们对他的处理手法都不同。据说,犯强奸罪的人是最令人痛恨、瞧不起的,被打也是最多的。所以,道德也会给予他外部的顾忌。

这一点弄明白了,才有可能对道德、法制的国家管理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

中国古人崇尚以德治国,并没有否定法制的作用。易中天说的中国古人认为“治理国家不能靠刑律,只能靠道德,也就是只能实行‘德治’”,显然是胡说八道!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人,说出这样明显错误和不负责任的话,就难以原谅了。如果古人真是否定刑律的作用的,那法家何以成言?秦皇何以成事?此说显然荒唐!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也只是按下“以法治国”的浅显道理不表,而特别指明以德治国的作用不可忽视而已。

是以德治国好,还是以法治国好?易中天偏向于以法治国好,因为他说道德不涉及切身利益的惩罚,所以效果不大。同时,他主张的法,还不是古人刑律的观念,而是现代的法律。

我首先不是很清楚,何谓现代的法律?我看,法律的主体功能,始终是刑律,是惩恶的公器,现在依然如此,将来也必定如此,再有改变,也是极小的变化而已,甚至只是语言和量刑的变化而已。

易中天说中国的德育进行了几千年,并没有建立君子之国,反而出现一大批伪君子,这是事实。但是,出现伪君子非但不能说是德育的失败,反而是其成功的表现之一。试想,如果没有德育,那就连伪君子也没有,全是真小人了,岂不是更可怕吗。秦始皇时代,“民闻战而相贺”,其法律不可谓不细,却民风嗜杀、嗜利,导致二世而亡。而另一方面,几千年的德育,虽不能使人人皆尽尧舜,可总是培养出很多君子的。你易中天不就算是教育培养出来的君子之一吗?所以,社会的整体风气、道德水平,中国古人堪称领世界之先。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彬彬君子多矣。

还是子曰得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政与刑、德与礼,始终是相辅相成的,但就社会教育功能而言,道德力量有其不可被替代的重大作用。

所以,争论“以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都是名相上的区别。实际上,法和德都要。而且,深入一点说:易中天批评古人的法不是今天的法,其实是他看书不仔细,没领会清楚。儒家的法,也就是今天的法的概念啊,包括了政治理念和刑律在内的。而德呢,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与细则的礼行相配合的。《中庸》说:“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就算一个人仍存恶习,如果他能贯彻这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也就是一个有利益社会的人了。好比易中行举的“非典型性腐败”,其实送金鼠已属“非礼”,何况金牛呢?所以还是世人礼乐崩坏导致的“以德治国”的扭曲和变形而已。换个角度,以法治国就没有这种情况吗?一样有。

综上,就“以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的问题,我的结论很清楚,应该二者相辅共行。实际上,真正的儒家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后人理解片面了。另外,法=+刑;德=+礼。任何一方执行的变形、走样,都会导致混乱和不公。(待续)

 

 

易中天:漏洞越多,名气越大(1

http://blog.sina.com.cn/u/48e06301010004wl

易中天:漏洞越多,名气越大(2

http://blog.sina.com.cn/u/48e06301010004x4

易中天:漏洞越多,名气越大(3

http://blog.sina.com.cn/u/48e06301010004x5

易中天:漏洞越多,名气越大(4

http://blog.sina.com.cn/u/48e06301010004x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