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贱人

(2009-06-11 16:30:31)
标签:

杂谈

    已发表于《心理月刊》

 

    我以前曾经供职的一家公司,大老板非常相信风水大师的话。有一回公司迁址,周五大家装箱,周末搬家公司来搬运,周一就都到新办公室上班。可是大家一到,就都接到通知,说今天忌开业,都不许拆开箱子,不许办公,不许接通电话线,并且不许回家(因为要先“暖房子”)。于是百十口人,在新办公室里闲极无聊,分组扯淡。

 

    这时一位年龄不大,级别不低,相貌不丑的女同事,游走于各个扯淡小组,动情而认真地(决不是开玩笑)对大家说:“今天老板不让办公哟,如果你们非要办公不可的话,可要注意,悄悄地,千万别让老板看到!别打电话,偷偷发短信吧”。大家望着她婀娜的背影,咽口吐沫,齐声回答:“放心吧,我们没有那么贱!”她多情地回眸发嗲:“讨厌。。。”

 

    当时我负责市场部的工作。有一回在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举行活动,现场贵客云集,我忙得不可开交。此时又一女同事风风火火过来,煞有介事:“唉呀,筹备得太不方便了,我请的客人都找不到这里!”我茫然:“请柬上印了详细地图,每个人又都接到了详细提醒电话、短信。。。”。“那怎么够呢?人家好忙的呀,哪有时间看请柬、短信?应该在外边方圆一公里的街上布置我们的路标、有我们公司的Logo,这样又方便,又能宣传。你们准备得太不周到啦!”我只好如实回答:“哟,实在对不起,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不让放咱们公司的路标。”

 

    这样的同事,在北京有一个名称,叫做“小贱人”(据说这个词在南方一些地方的语言中是很不好的意思,那么请明白在这里不是那个意思)。我喜欢“小贱人”。她们(根据最近的趋势,“他们”的比例逐渐增加,这里还是姑且用“她们”)永远是公司文化里的风景线、弄潮儿,更是枯燥企业生活的调味剂。任何企业都应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小贱人”,比例应大于2%,不宜超过5%。如果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则“贱指”太高,该企业应该考虑裁员。如果在所谓“高管层”或者“核心智囊团”中存在大于等于2名“小贱人”,则所有员工应该与猎头保持紧密联系。

 

   “小贱人”千姿百态,没有一定的判断和衡量标准,但奇怪的是公司里的同事一般都能对谁是“小贱人”达成共识。“小贱人”也有些共同点:她们不一定美丽,但令男同事产生性幻想的几率高于全体女同事的平均值;她们对于本职业务并不优秀,但很少犯那种背黑锅责无旁贷的错误;她们善于给别人出不靠谱的主意但不对这些主意负责;她们对于领导的所有问题都有答案,能滔滔不绝地直到领导的注意力集中得都分散了最后茫然认可,仔细思索之下,这些答案其实说不说都无所谓;“小贱人”媚上,但不会让上司察觉肉麻,而且会在群情激愤的时候替上司打圆场;“小贱人”做事很有原则,原则的中心是她自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小贱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是不招人烦的。

 

    在工作中,“小贱人”也有很多好处。她们很会在一些同事处于高压之下的时候火上浇油,英勇扮演搅屎棍,使人失去理智而跟她们急,客观上起到减压“泻火”作用。她们也会在工作枯燥无聊之际,无风起浪,让大家面临一些不必要的挑战而精神一振,保持斗争的士气。她们还会在很多微妙的公司政治中,轻盈飘过、点水而不湿鞋,四两搏千斤,让人觉得被算计的同时也学了一招。她们更会在庆功、年会等欢乐场合,锦上添花地奉上自产自销的歌颂,使所有人欣然陶醉。

 

    “水至清而无鱼”,大多数人既不希望、也不指望自己的工作环境成为“完美世界”,那么在所有种类的“杂质”中,“小贱人”真算是最纯洁最高尚的了。让我们学会欣赏她们,学会与她们共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不留神当爹
后一篇:谁是变形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