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杭州。恰巧,这次要见面的
外表看上去很“798”,其实貌合神离,有自己的风格,也处处体现南北文化差异。
北京798厂是艺术家们一寸一寸地争来、又一寸一寸地保住的。甚至曲线救国,仰仗了海外报道的压力。至今,随处仍体现着冲突,“与人斗其乐无穷”地蓬勃发展,像北方风沙里的树,长得奇形怪状,谁也不知道会长成什么样。文化人、厂方、物业、政府、房地产商的争夺和勾结此起彼伏,不知道未来。这个局面标榜着北方文人冒险好斗、摸石头过河的魄力,也暴露了北方城市的政府没远见、贪财的通性(拿北京和上海的城市规划比比就知道)。
杭州LOFT49是奉了省委书记“不许拆迁、一定要开发成杭州的
小资游客们来798,对里面的文化人说:“要是治理整顿一下,修好花园绿地,把工人都拆迁出去,把非文化产业的租户也迁出去,多好。”大多数798住客会回答:“真那样,我们肯定搬走。那还有什么意思,不成小区了?” 798就是这样,什么都有,什么都生存。最高级和最低级的饭馆、出版社、画廊、工作室、影棚、洗衣厂、切割作坊、研究所、食堂、医院、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工厂。
LOFT49是生产艺术、创意和工艺品的净土。工厂早就停产,几乎没有工人,连酒吧饭馆都没有。里面仅存的一个中学,对于艺术家们来说,也“太吵,小孩子打篮球,太吵。” 这里不仅要酷、要保护老厂,也要生活质量、要环境。不过,没有798那样来来往往的工人、到处堆积的材料、进进出出的巨大卡车,反觉得太婉约、太文艺。
798里的装修都因陋就简。很多工作室,“四白落地”而已;搭建LOFT结构的钢梁和木板,根本就是从厂区里白捡来的废料。这也许跟上面说的“斗争”状态有关,不知道未来,何苦花大钱?
LOFT49让人觉得每一个厂房都成了别墅或写字楼,求效果而不吝成本。所保留的原有的管道、锅炉、和铁门,是出于装饰需要而已。 江南才俊们,在废旧工厂这个新领域,也要向北方人炫耀生活的质量。的确不俗,设计灵感随处可见。可除了灵感,也有对生活安逸和商务形象的追求。小日子过得有有板有眼。
有件事是798里孤傲的各类“师”和“家”们闻所未闻的。LOFT49里的各个艺术机构,以摄影师潘杰和DI设计库的
LOFT49。没有798大、没有798旧、没有798脏、没有798乱、没有798“酷”。但处处提醒着,艺术家也是人,艺术家也得做生意,艺术家更得过日子。艺术家,落在真实的地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