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纯属个人见解,不代表我所服务的公司的立场)
这题目够大的。
上礼拜某女士刚到某外刊杂志社工作,捧着这个问题问我,雄心壮志要做一个策划。我正吃涮羊肉呢,于是就着那股糙劲儿,喷了这么一段。
其实大多数都找不着北。无非是让东方人过着国际化的生活,或者让外国人生活在东方的环境中,就像肯德基的老北京鸡肉卷,就像007和杨紫琼在东南亚的菜市场里追车。比如某个刚进中国的国际大牌杂志里那张图片,一个金发碧眼的名模在上海的广场上带领中国老头老太们练太极拳。
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吸引读者的永恒的主题,也是谁都能意识到、谁都躲不过的。 其实就看怎么表现,是矫揉造作生搬硬套的?还是自然的?关键在于趣味点,趣味点好了就是天作之合的感觉,不好就是文化强奸。说起强奸想起了一个特有名的早期行为艺术作品,忘了是谁的了。就是在一头公猪身上印满了英文字母,在一头母猪身上印满了汉字偏旁,把它们关在一个圈里,地上铺着白布。然后公猪经过一番征服和预热后,终于得以跟母猪交配,它们的翻滚就把天书一样的文字印满一地。这种天书不言而喻,反映了作者对蹩脚的中西合璧的态度。就怕片面公式化地去诠释一些大的文化背景,就像二十年前的老外,学着见面就问“吃了么?”
怕就怕想要本土化的国际杂志们这么干,大刀阔斧地进行文化交配。要是霸王硬开弓半天,还强奸未遂,就更惨了,连公猪都不如。
从我做的读者访谈里看,北京的年青女读者崇尚欧美风格的杂志,一提日韩就烦。可是真一把欧美的金发碧眼、前挺后撅摆一溜在书里,她们又不干了:“人家什么身材、什么肤色呀,我们学得了么?”结果还是得看着日韩的图片照章修行,然后再声讨日韩风格的小家子气。所以说,连读者都摸不准自己要什么,刊物怎么摸得准?
可是你就得耐下性子来,陪着读者去摸索,得把自己放进读者的生活里去,给她们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还不能忘了自己的风格。别居高临下地告诉读者“我们外国都这样,所以你应该这样”,而应该耐心地洞察读者的兴趣。做到这一点,就不用高调地把“国际本土化”挂嘴边儿上了。拿出在本国办刊的那种“读者是上帝”态度,虚心地研究读者,就行了。
我又劝她:“有工夫,看看纯本土制作的杂志。本土不‘土’。
估计听完我瞎呲,她是肯定做不出策划案来了。所以涮羊肉我掏的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