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文摘】何为好文字

分类: 媒体平台 |
何为好文字
作者:言咏
来源:读者杂志社 2020-10-19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
——这是2020年浙江省高考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这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给了39分,后面两位老师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并引起巨大的争议。原因是文章用词生僻,长句叠加,这种晦涩复杂的表达方式,给大部分普通理解水平的读者造成了阅读障碍。
首先,我并不赞赏这篇作文,但是,我也不赞成因为舆论争议就对这篇作文降分处理。一篇经过正当程序获得满分的作文,如果因为舆论而改变评判,对一名高考生来说,有失公平。这是讨论的前提。
跟这篇拿了满分的作文本身相比,我更担心舆论波澜被掀起后所带来的示范效应。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大组长陈建新在点评中说:这篇文章“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展现了浙江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准”,“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
高考满分作文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风向标,这篇作文经过如此高度的褒扬以及舆论的发酵,会给语文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孩子感受好文字、理解好文字,并尝试用好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什么样的文字是好文字?
我始终认为,深入浅出的文字才是好文字。对文字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晰地表达意思,不管多么深邃的思想,都不应该成为晦涩表达的理由。每一个有写作经验的人都明白,真正的高手擅于把复杂的思想简练地表达出来,只有写作者理解透彻了,才能把一个深奥的道理掰开、揉碎并讲明白。那些用生僻词汇以及冗长句式堆砌的,不是故意炫技,就是一知半解。从这个角度说,我不认同“文字老到和晦涩同在”的评价。在写作中,“晦涩”没有任何值得褒奖的一面,文字表达学术化更是写作者应该着力避免的。
就我自己的写作练习过程来说,少年时期曾沉醉于辞藻与句式,后来年岁渐长,随着阅读的丰富,以及工作中不断的文字训练,我才得以更好地理解洗练文字背后的美。可以说,这篇满分作文的点评中所表扬的,正是中学生习作中易犯的通病,是应该纠偏之处。《读库》的主编张立宪在《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一文中指出,写作中出现最多的两个问题,一是词不达意,一是理不胜辞。后者呈现出来是“用华丽的、密集的字词传递单薄的意思”,但写作者往往难以自知。
舆论不应把矛头对准这篇作文的写作者——一个十七八岁的高考考生。我们在少年时代或许都有过这样的阶段。但是,这篇作文获得了满分审定,经过了舆论的放大,进而可能引发的示范效应,值得思考和处理。语文教育应当导向“好文字”,从个体的角度说,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让人一生受益;从更广的角度说,无数个体的母语表达能力将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面貌,是其精神之所在。
王鼎钧在他的回忆录四部曲之一《昨天的云》里,写过一位老师对他写作的影响。那位老师强调文笔简洁,提倡质朴、反对矫饰、重视内容。他告诫学生要警惕文艺流行病,白话文学的根源不在书本里,而在生活中,在大众每天说的话里。要走出去看,走出去听,在天地间找文章。王鼎钧有一次在作文里写道:“时间的列车,载着离愁别绪,越过惊蛰,越过春分,来到叫作清明的一站。”老师看后未加改动,也未加圈点,但在发作文本时淡淡地说:“这是花腔,不如老老实实地说清明到了。”另一次,王鼎钧又写:“金风玉露的中秋已过,天高气爽的重阳未至。”老师毫不留情地改成四个字:今年八月。
王鼎钧后来成为一代文人。幸而他遇上了好老师,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何为文字之美。希望所有的孩子,也能在语文教育中被真正的好文字熏陶滋养,学会用平易的文字表达深思,用克制的文字表达深情。
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组长违反工作纪律被处理
来源:长安街知事
8月初,浙江外国语学院主管、主办的教育类报刊《教学月刊》率先刊发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并配发陈建新对该作文的点评。
陈建新点评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此文发布后,有专家称其堆砌、辞不配位;有网友称其晦涩难懂。还有人发现陈建新曾参与主编两本高考作文教辅书,分别为浙江教育出版社在2016年出版的《论述类文章精选精评》与2019年出版的《高考作文实战实训》,并曾多次为浙江省教师、学生开办高考作文讲座。
有网友表示,陈建新“既当阅卷组长,又出书授课”的行为类似于“既当裁判又当教练”,恐有不妥。
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陈建新出生于1954年11月,为该校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硕士(在读博士),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写作学的研究和教学。出版《中国20世纪文学现象》《新编古文观止》等专著,主编《大学写作》《写作概论》(与人合作)等。
上述事件引发热议后,浙江教育考试院今天通过官方作出回应称——
今年语文评卷组高考作文的成绩评定过程符合评卷工作规范。但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
根据规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经研究决定:停止陈建新老师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对网民反映的其个人其他相关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